当前位置:
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守住国门他们拼尽全力
时间:2020-03-24 14:47:22来源: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秋莹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加大,不少城市已经把防控境外输入案例作为重点,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十六个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达的国际航班。

各区登记点 徐明睿 摄

  “总调度”陆伟峰:

  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

  集中点的办公室有一个“调度中心”,这里是大家眼中的信息枢纽中心、工作指挥中心,“其实就是酒店的一个房间,我在那里接打电话、做表格,我们就自己取了一个‘调度中心’的花名……”队长陆伟峰介绍。

  “街道转运事项、航站楼接收信息、上级部门指令……”除此之外,还有房客们各种各样的需求:“房间灯不亮”“房间上不了网”“我点了外卖麻烦送一下”“我孩子要上网课麻烦打印一下资料”……

  两个手机、一台固定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的在调度中心里响起,对接需求、安排工作,陆伟峰在小房间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陆伟峰在接听电话供图

  而最近外籍人士的到来,更是给陆伟峰的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加微信、翻译器等各种方法轮番上阵,“还有俄罗斯大哥邀请我疫情结束后去他家品尝伏特加。”

  每天的接收工作结束后,作为队长,陆伟峰要把各种手工报表转换成电子报表,“每天几十人进进出出,还有各类信息非常繁杂……,做表最怕的就是有哪个项对不上,(做到)最晚的一次我记得是凌晨3点,当时我居然还有些高兴,因为上海3点的时候天还还黑着,我还能睡一会……”

  对于陆伟峰来说,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

  家庭医生谢智晋:

  “感觉身体被掏空”

  集中隔离点下午到半夜主要工作是接收及集中观察对象,队员谢智晋是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现在他正熟练地全副武装准备工作。

  防护服穿在身上的感觉,闷热、呼吸不畅、视野受限、缺氧无力、体力成倍消耗。

隔离点工作人员 供图

  14:00,机场送来3人;

  刚安顿好,街道转运2人;

  对讲机传来,机场马上送来11人;

  街道转运1人;

  等待间隙,给密接集中观察人员送晚饭,

  走廊里健步如飞;

  不知不觉,天色已黑,机场送来15人;

  21:40,短暂休憩,盒饭早已经凉掉。

  “我现在,不想说话也不想吃饭,感觉身体被掏空。不过今天的时间还不算长的……”谢智晋坦言。

  护理员任林:

  “每当大家提醒我好好喝水时,心就热了”

  任林是第4个进驻集中隔离观察点的护理人员,她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打电话询问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动辄一个小时的电话沟通,不少隔离者都记住了这位工作人员。

  “他们还会时不时发微信提醒我,辛苦了,要记得好好喝水……就这一句好好喝水,我就能好感动很久,感觉自己的心是热的,”

  近来各国外籍人士逐渐增多,为了更方便交流,任林就开始学习韩语和英语的沟通用语。

供图

  “其实是突击学习,来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还要学外语……”任林笑着说,“我想着学几句日常用语,大家都方便。”

  “但其实我外语超极差,上学那会儿我看见英语都头疼……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好歹还是有一点基础的。”

供图

  一次,任林护送一名观察隔离结束人员离开,由于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已经超过2小时,她的护眼罩已经起雾,看不清宾馆走廊,只得用手扶着墙前行,这一幕让这位市民非常感动,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将那一刻的记忆保存。

任林在走廊里行走供图

  日夜相处,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特殊的“全家福” 供图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相互打气,彼此温暖。

刘雅静自拍 供图

  医护人员刘雅静说,“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希望我们的严防死守,能守住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果!”

守住国门

守住千万家

感谢他们

一直坚守在国门一线!

  

 

编辑:李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区新闻网”(域名Csvs.Net.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区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区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