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得知辖区新增一例确诊病例,居委会主任金舟有些“意外”。
他所在的武昌区H社区执行“封闭管理”一个多月,发现确诊病例的小区差不多一周前挂上了“无疫情小区”的牌子,确诊居民的家人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金舟纳闷,这位74岁“从不出门”的居民,是如何被感染的。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的通报,3月13日到17日,共有14例新增新冠病例,其中6例来自门诊,“不排除社区间接感染的可能”。
尽管接下来的4天,官方通报新增病例均为“零”,金舟还是隐隐担忧,会不会有无症状或是轻症状感染者潜伏,引发新的社区感染。
疫情形势已经好转,但经历了艰难的“封城”两月,武汉人对哪怕散发的个位数病例,也尤为敏感。
H社区某小区进门处拉起了红色警戒线,地上堆着居民的快递和生活用品。澎湃新闻记者 钟笑玫 图意外的新增病例
被确诊的前两天,74岁的张芹看上去“有点没劲”。但孙子李航没有察觉异常,奶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精神状态不佳是常事。
李航每天都会测量体温上报单位,但父母和奶奶一般不量。3月1日至11日,小区每日通过AI电话询问他“家中是否有发热人员”时,他都回答“没有”。
到了3月14日下午,本该看电视的奶奶反常地躺下睡觉,他伸手摸了下她的额头,有些发烫。体温计一测,三十八点几度,家里人迅速打了“110”,把奶奶送去了医院。
李航印象里,奶奶的CT片子上的肺部阴影很小,14日当晚,医生一度认为不是新冠肺炎。但15日,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阳性。
李航觉得蹊跷:小区每天都会消毒,父母下楼拿菜也特别谨慎,提前戴好口罩和手套,装菜的包装袋都不会带进家里。如果遇到袋装盐,还会给袋子喷酒精消毒。回家后,父母都会直接去洗澡。奶奶从不出门,一家四口只有他自己出过小区,上了两次班。
居委会主任金舟向澎湃新闻介绍,李航的奶奶张芹确诊后,与她同住的儿子、儿媳及孙子李航被送往隔离点,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月9日和11日,李航拿着单位出具的“防疫保障”工作证明,去上了班。这两天接触的8名同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李航所在的小区共有9栋楼,两千多名住户,疫情期间曾出现过十来例确诊患者。由于最近14天内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等,刚挂上“无疫情小区”的牌子。
在李航奶奶确诊后,小区挨家挨户排查情况,全面消毒。3月16日,挂了近一周的“无疫情小区”牌子被摘了下来。
当天,居民收到了社区居委会出示的一份《疫情通报》:此前,社区对患者家进行了13次排查,他家均反映正常,感染的原因正在调查。
H社区居委会委员章锦告诉澎湃新闻,13次排查中,2次为2月份两次志愿者电话排查,11次为3月1日11日AI拨打李航电话。12日、13日及14日,该小区所在的街道停用了AI电话排查,也没有再人工排查。
“(因为)发菜之类的(工作)耽误了,想着有的人投诉我们天天跟他们打电话好烦。”章锦说。
居委会主任金舟回忆起一个可能的线索。张芹儿子曾告诉他,1月15日左右,母亲去过汉口置办年货,在3月14日之前“偶尔有点小咳嗽,但既不发热又不发晕”。
社区有确诊病人也去过汉口置办年货,金舟猜测,莫非是那时感染上的。可隔了近2个月才出现症状,他又摸不着头脑了。
“现在不像以前,每天发病一个两个五个没问题,你现在过了一二十天,出现一例,都关注你这。”金舟感到很有压力。
他原想,无疫情小区之后,就向无疫情社区努力。社区逐渐松控,小区内部的商店就能开门,居民活动也能放开。只要不让外来者进入,小区里头就没有太多风险。
现在,金舟很担心还有其他的隐性感染存在。和老人张芹同一天确诊的还有B小区的一位公职人员,工作关系,他要每天进出小区上下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位公职人员的妻子和孩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已经送往隔离点。
被忽视的“密切接触者”
六例新增门诊病例中,还包括孕妇叶燕。3月16日,在父亲确诊近一个月后,未被列为密接者的她也确诊了。
自从2019年7月怀孕后,叶燕一直没去上班。1月11日至21日,她在娘家与父母同住,1月22日回到C小区,除了3月3日去医院产检,她没有下楼,也没有出过小区。
3月15日,由于宫缩频繁,叶燕与丈夫去到省人民医院检查,核酸检测为阳性,但她那时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
C社区居委会主任程莉告诉澎湃新闻,叶燕与公婆、丈夫一家四口住在小区中。经了解,叶燕的公公一般不下楼,婆婆每三天下楼取一次团购菜,丈夫每8天轮班一次,他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已经被送去隔离点。
程莉称,他们此前并不知道叶燕是“密切接触者”。“如果我们知道,肯定会送(她)去隔离点的。”
她对密切接触者的定义有些困惑:如果一个患者确诊,多久前跟他接触过的人算是“密接者”,并没有明确规定。
程莉说,实际工作中,社区人员只是根据当事人的陈述综合判断,他们也会收到其他部门转来的“密接者”名单。
C社区主要靠监测体温来排查疫情。前期是让居民在小程序上自行填报,后面是工作人员上门询问,“体温是否正常”,但他们不会问到“家里有没有人患有新冠肺炎”。
C社区居委会。澎湃新闻记者 郑朝渊 图程莉称,叶燕曾告诉居委会工作人员,家人考虑到她怀着孕,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怕影响她,所以一直瞒着她和丈夫,父亲确诊的消息。直到她检出新冠阳性,家人才告诉她。
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3月16日0-24时,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1例,来自门诊。该患者住武昌区C小区,初步推断感染来源为其父亲(2月份确诊)。
澎湃新闻获得的一份情况报告文件显示,叶燕父亲叶贤家住武昌的一处老街区,2月11日作为疑似病人进隔离点,2月16日核酸检测阳性,2月19日送往医院住院。“叶贤的密接者1人,为其妻子,未感染。”
叶贤住的老街区均为私房,房与房只隔着窄窄的巷道。用社区居委会主任文君君的话说,居民们过着“门一打开就住着人,洗菜都只能在门口”的生活。
3月18日晚,澎湃新闻探访这处老街区,发现有不戴口罩的居民坐在路边唱歌,有人在巷道中散步,还有社区里的小商铺开着门。
老街区里,晚上坐在楼下聊天的人。 澎湃新闻记者 郑朝渊 图文君君对澎湃新闻说,叶贤其实在1月底就出现了呼吸道症状,但当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了“支气管炎”的诊断,并未做CT与核酸检测。
文君君说,由于叶贤肺部有炎症,社区把他作为重点对象,工作人员会上门问体温情况,他都回答“正常”。2月11日,他被送往隔离点。
“他进隔离点的时候都跟我说,不要告诉我女儿,女儿马上要生产了。他说‘我们这段时间也一直跟他们没有来往’。”文君君通常将患者的确诊时间回推14天,来圈定“密接者”。那时,她只询问叶贤,2月份跟谁接触过。
文君君称,2月11日晚上,社区把叶贤的妻子也作为密接者上报了。2月17-19日,武汉开展拉网式大排查,要求密切接触者百分百隔离,但因为隔离点床位不够,就让叶贤妻子独自在家隔离,直到25日才把她送去隔离点。
老街区有居民3700多人,疫情期间确诊了57例,大多是老人。文君君说,1月底时,社区志愿者很缺防护,只戴着口罩,就上门给居民消杀、送菜、药品。他们接触了确诊病例,自己也没做过核酸检测。
“非常惶恐,我们一直都是密接。”文君君说。
“今天零新增,明天未必”
在H社区的确诊小区,只留下一个进出口通道后,有居民隔着被铁链锁住的门,与外界交流。
3月18日下午,张明站在门内,跟门外一位端着电脑的人对话。见到来人,他立刻往后退了几步。张明是从新闻报道里得知,小区出现新增确诊新冠病例的——个位数的新增名单里,每一例都备受关注。
疫情期间,广播里每天都要播很多东西。张明觉得吵闹,但模模糊糊地听说这个事情后,他开始担心。
小区被铁链锁着的门。 澎湃新闻记者 钟笑玫 图提着刚从小区进出口拿回的菜,住在6栋的李静也来到铁门旁,像是等着什么人。对于小区新增的病例,她一刻也不能放心,“我们都有一种焦虑症”,她说。
经历与新冠病毒惨烈搏杀的两月,眼下,哪怕一点小波动也会触动武汉人的神经。他们想重启生活,也顾虑重重。
在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李十月看来,防疫是人和传染病在互动的过程中达成一种平衡,只能把它尽量降到最低幅度,但永远消灭不了。
他观察下来,这次疫情中有许多无症状感染者,本人没有发病,但感染给了其他接触者,隐形感染如同冰山,显现出来的只是一角。但李十月同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量没有病人那么大,传染性受限。
目前,新冠的隔离期是14天,但它的潜伏期尚无定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许奕华,曾在非典时受武汉市委托研究SARS的隔离期限——根据它的最长潜伏期和最短潜伏期来确定。她告诉澎湃新闻,当时最短的发病期是七天,最长的有几个月。
许奕华认为,新冠发病与否与个体免疫力有关,健康的机体如同一堵坚固的墙壁,潜伏的病毒攻不进来,但一旦免疫力下降,就会出现症状。
“新增确诊病例不可避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对澎湃新闻分析,目前武汉市部分企业已经复工复产,环境消杀可能还存在死角,个体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或者接触过有隐性感染无症状的患者,没有做好防护都可能被感染,乃至发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提醒,不要为了追求“彻底清零”把城市运行秩序打乱了。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武汉需要逐步恢复,这样才有人力和资金去应对疫情。
魏晟认为,在城市解封后,控制疫情核心在于及时发现确诊病例,及时处理。他建议,严格分级诊疗,保证民众先到基层的卫生服务站去看,之后再进行分诊,有异常立即隔离,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张笑春现在最担心的是,大家放松“警惕”了。前几天,她开车从医院回到驻地,看到一群年轻人在道边聊得热火朝天,有的人戴着口罩没盖住鼻子,有的人干脆没戴口罩,到超市买东西。
张笑春提供了一些个人防护建议:出门尽量佩戴口罩,自备一包纸巾,避免直接接触公共设施,回家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鞋底、衣服均需喷洒。
“今天武汉零新增,明天未必,但我们此前那么多患者都可以治愈,散发一两例,我们有能力治疗。但市民需要严防严控……为了长久的自由呼吸一定再坚持一段时间。”她说。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金舟、张芹、李航、章锦、叶燕、叶贤、程莉、文君君、张明、李静等均为化名)
澎湃新闻记者 钟笑玫 郑朝渊 实习生 陈媛媛 刘昱秀 张颖钰
编辑:李剑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区新闻网”(域名Csvs.Net.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区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区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