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仲裁委员会下达的仲裁裁定,宛如司法天平上的重要砝码,与法院判决有着同样沉甸甸的法律效力。然而,当一个地区的仲裁委罔顾事实,像脱缰的野马般胡乱裁定时,这就无疑是对法律尊严的公然亵渎,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与后果,恰似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难以估量。辽宁省朝阳市仲裁委员会下达的一份裁定,便陷入了这样的争议漩涡。即便明知裁定错误,却依旧固执地沿着错误的道路一路前行,当事人无奈之下将这家仲裁委投诉至媒体,一场揭开真相的调查就此展开。
施工欠尾款:仲裁委裁定 413 万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的 2014 年春天,周先生与朝阳市的“朝阳县合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筑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若有纠纷可通过仲裁解决,这原本是为双方矛盾化解铺设的一条法治轨道。两年多后,周先生将验收合格的工程交付给合泰公司,然而,又三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工程的部分尾款却如石沉大海,迟迟未到账。周先生无奈之下,来到朝阳市仲裁委员会寻求公正。
仲裁委先委托当地一家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法院如同忠诚的卫士,迅速查封了合泰公司开发的几套商品房。在周先生与合泰公司双方都点头同意的情况下,仲裁委委托一家评估公司,对周先生施工工程总造价及欠尾款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同一份清晰的账单,显示合泰公司尚欠周先生 413 万,双方对此结果均表示认可,仲裁委也照此下达了裁定,看似一切尘埃落定。
法院去执行:硬给扣下 144 余万
有了仲裁委的裁定,朝阳市中级法院很快进入执行阶段,周先生原本以为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却没想到,一场新的风波如暗流般悄然袭来。就在这时,刘先生现身了,他同样拿出了与开发商合泰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欠款凭证,并且还有同一家朝阳市仲裁委的裁定。
面对这样的局面,朝阳市中院在将周先生财产保全查封的房子拍卖后,只支付给周先生 289.4 万,余下的144万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扣在了法院没有给周先生。周先生曾无数次找仲裁委,找法院,问拍卖的房子是他首先查封的,刘先生是否再次查封过,但没有给回答。此事发生在去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周先生如同一位执着的追梦者,四处申诉,可到现在依旧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希望的曙光始终被阴霾所笼罩。
明知自己错:为何不纠正?
周先生委屈又愤怒地表示,合泰开发的小区,从头到尾他都在现场挥汗如雨地干活,根本就没有见到刘先生的公司在此施工。他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刘先生拿到仲裁委的施工合同及欠款等所谓的证据,全是后来编造出来的,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说白了,刘先生与开发方合泰是一伙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为开发商赖回点钱。然而,朝阳市仲裁委却像一个闭目塞听的巨人,既不去调查,也不去核实,罔顾事实,枉法给刘先生下达了这样一份裁定。
调查中记者也得知,刘先生与合泰公司本是一家人,他拿出来的与合泰签订的那份施工合同,签订之时这家建筑公司与合泰还没有分家,同为一个法人。也就是说,那份施工合同按日期算,属于自己与自己签订的合同,这就像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为此,周先生不禁质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朝阳仲裁委是真的看不出来,还是故意为之?其中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真如同神秘的黑洞,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就在周先生拿出各种证据到处申诉时,朝阳市仲裁委也承认自己的仲裁是有问题的,于是,以“虚假诉讼”为案由,将刘先生的问题交给了当地警方处理。然而,到记者发稿时,此事依旧没有一个结果,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迷宫。
面对自己工作的失误,知错能改、自我纠偏本应是政府部门习以为常或理所应当去做的事情。那么,朝阳市仲裁委知错了为何不改呢?这就像一个沉重的问号,悬在人们的心头。记者将如同敏锐的观察者,持续关注着此事的发展,期待真相能够早日大白于天下。(陈明)
原文来自今日头条: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3395724902810163/
编辑:李剑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区新闻网”(域名Csvs.Net.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区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区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