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4日电 近日,喜剧演员贾玲被指在某综艺节目中“恶搞花木兰”,有报道称贾玲“将巾帼英雄花木兰塑造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引发争议。其实近年来,“恶搞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诗圣”杜甫成为了“插图模特第一人”,包大人也因“黑”被“恶搞”,而屈原更一度成为猪饲料的品牌。以下,中新网为您梳理。
贾玲“恶搞”花木兰引争议
我们还是先从贾玲说起。近日有报道称,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
7日,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立即停止这种低俗行为,向全国人民尤其是向木兰家乡——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公开道歉”。而此时距离该节目播出的6月27日已经过去10天。
对此,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成树还表示,“花木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节目中将她恶搞成贪婪自私的傻大姐形象,严重违背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
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更是将该事提升到了“玷污民族文化”的高度,直指其“误导青少年陷入迷途,更是愧对后世子孙”。
不过,针对专家的炮轰,也有网友提出质疑。网友@从ME到GIS指出,网上批贾玲侮辱了民族英雄,呵呵,搞笑的是花木兰当时属于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人,何来民族英雄一说。同时,也有网友质疑花木兰这个人物的真实性,称其只是“一个北魏时期鲜卑族的虚构人物”。
而该节目出品方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恶搞花木兰”的说法并不妥当:“‘吃亏是福’是这个小品的主题,特别是结尾花木兰接到任务去打退敌人那一段,贾玲为了这段戏也练了很久,就是想表现出花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这与前面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也是我们制作节目的初衷。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我们应该完整地看待一件事情。”
资料图:互联网上对杜甫的恶搞形象。“杜甫很忙”成为一种“创意”
其实早在2012年,唐代诗人杜甫就已成为被“恶搞”的对象了。这一年的3月,“杜甫”在网络蹿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杜甫的这一系列形象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配图:一脸肃穆的“诗圣”杜甫端坐在岩石上,形销骨立,帽带飘扬。据悉,这幅教科书中的杜甫肖像由国画家蒋兆和于1959年创作。2014年,该幅作品还曾在“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中亮相。
而就是这幅图画让杜甫成为了“插图模特第一人”,从课本跑向网络:网友们花招百出,让杜甫扮演了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短裙女郎,乃至更高难度的高达战士、杰克船长等影视或动漫角色。有的画作还加入了“魔兽世界”等场景,或者有“李白”等人客串出镜。
资料图:诸葛亮“诸葛暗”“诸葛孔明”对比图。“杜甫很忙”之后,“李白很忙”、“辛弃疾很忙”也应运而生。李白和辛弃疾在网友的画笔下也开始了各种的忙碌:购物、卖西瓜、装酷,还要做魔法师、导弹发射兵。与之相类似,一张诸葛亮与“诸葛暗”的对比图随后也在微博热传。在网友的PS手法下,诸葛亮的反面“诸葛暗”就变成了一团黑影,而“诸葛孔明”对应的图像则是一团人形黑影的双眼处有两个白色圆孔。
资料图:2012年4月15日,北京第七届囧囧有神同人动漫展,动漫爱好者推出了“杜甫很忙”主题纸袋头套。图片来源:新京报和眼下贾玲被专家炮轰的后果不同,“杜甫很忙”等一系列“恶搞”并没有招来过多的骂声,反倒在某些地方成为了一种“创意”。众多游戏、商品、活动也打起杜甫主意,“绑架”其为形象代言人。当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囧囧有神同人动漫展”上,动漫爱好者还推出了“杜甫很忙”主题纸袋头套。
甚至,“杜甫很忙”也引起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注意。2012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4月中旬,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启动了“‘我心中的杜甫’——纪念诗圣1300周年诞辰全球华人创意大赛”。博物馆副馆长方伟表示,大赛去年就已筹备,原本只是关于杜甫的书画大赛。“杜甫很忙”事件发生后,博物馆决定将大赛扩展为创意大赛,不拘一格收纳有关杜甫的创意作品,包括动漫等形式。
方伟说,博物馆有传播文化的职责,而“杜甫很忙”事件的出现说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与现代青少年的思维、爱好仍结合得不够好,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如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有效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文化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反省、思考和探索之处。
不过,对于这种“恶搞”也有专家持反对意见。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冯桂林认为,无论 “杜甫很忙”还是 “诸葛亮不亮”,都是网络上“恶搞文化”的体现,这是一种亚文化现象,是网友用来发泄情绪的方式之一。尽管不少人认为此行为并不带恶意,纯粹是为了搞笑、好玩,但冯桂林表示,如果这种不尊重传统的恶搞泛滥成灾,是具备非常明显的危害性的:轻则使得严肃正常的话题庸俗化,重则容易造成人们好坏是非不分,鉴赏能力的缺陷。因此,冯桂林告诫网友:恶搞要有度,不能超越一定的底线。
微博段子“恶搞”包大人 被质疑为营销策划
“杜甫很忙”系列热潮还未散去,包拯包大人又开始忙起来。2012年5月,包拯红透微博,网友围绕着包大人的“黑”,创造出了一系列“恶搞”版本。
和杜甫不同,网友“恶搞”包大人的形式不是p图片,而是微博段子。流传较为广泛的是这样一个段子——展昭给王朝和马汉讲自己的英勇故事:“那天我探逍遥楼,获得重要情报,却误中机关,身受重伤。我强提一口真气,支撑到开封府,突然眼前一黑。”马汉关切地问:“你昏倒了?”展昭:“不,是包大人出来了。”而包拯脸上的月牙形标记也被“恶搞”成“白天不懂爷的黑”。
随后,购物网站、杀毒软件、电器品牌纷纷将“包大人”套入宣传语打广告。而也有网络营销业人士质疑,“包大人很忙”是一次有策划的“虚火”。
光明网的一篇评论也指出,这种“恶搞”古人的网络段子背后存在着“营销”的影子。该评论称,商家利用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炒作、营销。因为古人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特殊性及知名度,恶搞古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广发关注,或褒或贬都在提升商家品牌的热度,在指责声中,商家的品牌知名度、效益就会随之而来。
资料图:“屈原”牌饲料引起一片争论。图片来源:长沙晚报“屈原”曾成猪饲料品牌
当然,一些“营销”手段已经不满足于躲在“恶搞古人”的背后。2006年,诗人屈原就已经成为了一款猪饲料的品牌。
据悉,“屈原牌”猪饲料系湖南岳阳市一家企业的产品,曾荣获2004年“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公司生产的“屈原”牌饲料通过工商部门成功注册。岳阳市工商局商标科的工作人员说,“屈原”命名猪饲料并没有违反《商标法》的规定。屈原牌是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商标法》没有禁止的,就是许可。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之所以注册为‘屈原’牌,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地方在屈原管理区,绝对没有要去亵渎爱国诗人屈原的意思。”
然而很多网民持反对意见:先圣屈原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神载体,将猪饲料与屈原强行捆绑在一起,让人产生一种对传统文化遭到恶搞和亵渎的愤怒。
湖北秭归人民全力为“先贤”维权,秭归县屈原文化研究会代表屈原故乡人民向厂家发函,对这种“亵渎先贤”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而后为维护屈原形象,保护和运用好“屈原”商标,秭归县工商局与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取得联系,咨询了撤销“屈原”牌猪饲料商标的具体事宜。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人明确表示:“一旦具有法人主体地位的单位提出撤销申请、搜集相关证据后,商标部门即可特事特办,以最快速度撤销。”
专家呼吁,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还是完善立法,加强对历史名人这一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开发。宜昌市文联副主席王作栋认为,我们应该坚守民族精神的底线,对于很多历史和当代名人而言,他们的姓名不属于其个人。屈原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公共资源,一种文化品牌。注册这样的商标,实际上是利用公共资源来谋取商业利益。能不能被审批,需要依靠商标审批部门对社会情感的主观把握,严格来讲是不应该被核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