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密勒氏评论报原件影印出齐 首向世界介绍毛泽东
发布时间:2015/7/16 20:22:33   作者:佚名   点击:

  本报讯(记者 施晨露)鲍威尔是谁?《密勒氏评论报》是份什么样的报纸?多数读者也许比较陌生,但若提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鲍威尔主编的《密勒氏评论报》工作的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路易丝·斯特朗这些著名记者的名字,很多人耳熟能详。继98册《密勒氏评论报》(1917—1941)影印出版后,上海书店出版社即将推出《密勒氏评论报续编》(1945—1953)影印本24册。至此,《密勒氏评论报》 全部原件影印出齐。在此基础上,本市相关学者对报纸沿革、人物传记、重要事件报道等进行专题梳理,辑成《〈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

  鲍威尔到上海接任主编

  “1917年2月的一天,我搭乘的一艘小货船,缓缓地靠上了上海虹口码头。”鲍威尔在回忆录《我在中国二十五年》中记述,“我受美国密苏里大学一位毕业生,在远东地区负有盛名的记者托马斯·密勒电邀,到上海帮助他创办报纸。我要在这地球上政局最动荡的地区呆上25年,从事报业生涯。”

  1917年6月,以托马斯·密勒姓氏命名的《密勒氏评论报》在上海正式创刊。这是份全英文周刊,每期约50页,主要面向在华外籍人士,部分运销美国。1918年底,鲍威尔接任主编,1922年成为该报发行人。

  《密勒氏评论报》的起讫时间,正好分别为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停战的前夕,对于战争的报道与讨论及国际社会对于远东战事的态度,是这份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纸持之以恒关注的主题。除1941年12月6日至1945年10月20日期间,由于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报纸被迫停刊,《密勒氏评论报》一期不漏,每期发行量约4000份至5000份。“九·一八”事变后,《密勒氏评论报》 刊登了大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和报道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文章。正如同《密》报记者海伦·斯诺(埃德加·斯诺之妻)所说:“从1932年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开始,斯诺、鲍威尔和我就用笔和纸向日本宣战。”在编辑政策宣言中,鲍威尔写道:“本报历来主张中国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不为西欧或东瀛之附属。”

  最早连载《西行漫记》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受鲍威尔派遣到延安采访,翌年写出长篇纪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又译《西行漫记》)。不为人知的是,《红星照耀中国》最早以《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为题在《密勒氏评论报》连载,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毛泽东的身世和谈话,第一次刊发了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在窑洞前头戴红军八角帽的著名照片。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密勒氏评论报》被查封,鲍威尔也被日军指控犯有“间谍罪”投入监狱。1942年初夏,鲍威尔作为美日间第一批交换战俘获释回到美国。1946年夏,鲍威尔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讯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时,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次年在华盛顿猝然离世,终年59岁。

  此前两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945年10月,《密勒氏评论报》在沪复刊,鲍威尔的儿子小鲍威尔继任主编和发行人,表示支持“自由民主、繁荣与统一的中国”,谴责国民党的贪腐,被美国商界视为国统区内敢于直率批评的“一家独立出版物”。上海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密勒氏评论报》继续出版,成为仍在中国大陆发行的唯一美商媒体。由于其时华盛顿当局限制与新中国的贸易,加上国民党封锁海岸线,这张报纸最终被迫于1953年6月终刊。

  上海书店出版社副社长唐晓云认为,通过《密勒氏评论报》影印本的出版,可以深入了解以鲍威尔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进步记者的身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徐涛认为,鲍威尔突出的特点在于,他对远东局势及中国问题观察之深刻、见解精辟,不但超绝大多数美国同行、学者,亦在许多中国专家之上。

  ①1936年,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照片首先在《密勒氏评论报》刊登 (均资料)

上一篇:9旬老八路何永福讲述抗战往事:我在,伤员在(图)
下一篇:“木兰故里”黄陂发声:邀贾玲来看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