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年-1976),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40年5月,朱德同志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后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战争撕扯着骨肉亲情。惜字如金的家书里,朱德对母亲和女儿的牵挂无法掩饰,向外界展示了他作为总司令的不多见的另一面。在外孙刘建看来,一辈子战功赫赫、信仰坚定的朱德为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儿时受用至今。
舍富足军饷投身革命
教导孙辈爱护战士
从出生,一直到作为知青下乡,这期间,朱德的外孙,如今的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刘建一直生活在中南海里,生活在“爷爷”的身边。
一句“我不是‘老爷’,地主老财才叫‘老爷’”让刘建叫了朱德一辈子“爷爷”。他说,爷爷的点滴熏陶直到今日还在影响着孙辈。
刘建从他的“养柿经”讲起,他说这也是从爷爷那里学来的。朱德爱养花种菜。“爷爷是农民出身,他从小就会种菜,他知道农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住宅的房子前都开菜地。”刘建说,“我们大一点了就帮他除草,每次放学回来,他就带着我们浇水、施肥。我们对西红柿的栽种技巧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再后来,刘建当了兵,成为一名连长。“每次我从部队回来,他都会跟我说,要爱护战士。战斗取得胜利,很重要的一条是靠官兵意志。在最困难的时候,理想信念冲锋向前。”
“老人家们的一生确实很不容易,”他们所经历的这些年,靠的也是理想与信念,无他。
朱德出身农民,“全家节衣缩食让他读书”,原来曾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军阀要职。一度,朱德曾拿到“两千大洋的年饷”。那个时候,日子开始充裕些。
后来他接触到进步人士、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他了解到,所处环境不能对贫苦的老百姓有利,所以就此弃官。
不过,这也带来了他的迷茫,“一只脚迈向了新的历史发展,另外一只脚还是踩在旧的体系里头。”
再后来,他自费赴德,找到周恩来,经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维护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
给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朱敏的信十数年实无一钱
为接济母亲写信借钱
然而,自投身革命始,戎马倥偬,朱德常年无法顾家,无法亲自照顾母亲,也没有财力帮助家里度难。
1937年11月,朱德正率领八路军奋勇抗击日寇,战斗紧张激烈,“各项军事工作都需要作为总司令的他来决策,异常繁忙。”
一日,朱德老师的儿子到八路军总部看望朱德。朱德从谈话中得知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生活艰难。“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
这让他不由想起了自己两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生母和养母)。他因忙于革命,一直没能照顾她们。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
他担心二老不能度过荒年,很想接济一下,尽一个孝子应尽的义务,但苦于身无分文。于是,他给自己儿时的好友、也是自己的同学、在滇军时任朱德旅部军需的戴与龄写了这封信,也是一封为了家人的求助信。
朱德革命十数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总指挥,清贫至此,令人感慨。
“全在于他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忘我的革命精神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每每在部队面临危机之时,朱德总司令总能挺身而出,为部队树立必胜信念,带领部队渡过难关。”
胸怀革命理想、民族大义的他,家书中也埋藏着对自己的母亲和家乡的牵挂和深爱。但在国与家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为母亲度饥荒求捐助信延安莫斯科邮路中断
与女儿家书退返
对于孙辈,朱德“很少发脾气”,但是,“他对母亲的要求比较严格”,刘建刚刚出生后,朱德就要求自己的女儿,也是刘建的母亲朱敏回到师范大学的工作岗位上去,而自己帮她照顾孩子。
朱敏1926年生于莫斯科,朱德只有这一个女儿。朱敏襁褓之中,朱德就回国投身革命大潮。朱敏回国后,在四川外婆的抚养下长大。直到1940年12月,已经14岁的朱敏第一次来到延安,回到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
战争阻断了骨肉亲情,阻隔了天伦之乐,天各一方,彼此分离。整整14年,父女才得以相见。
而在短暂的两个月相聚后,朱敏不得不再与父亲告别,和毛泽东的女儿李敏等一起踏上去异国他乡求学之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德不时在思念着远在万里之遥的女儿。1943年10月,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在百忙当中给女儿朱敏写了一封信,并寄上了两张相片。
“我们身体都好。你在战争中应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脑力同体力都要同时并练为好。”“望你好好学习,将来回来做些建国事业为是。”
这封仅有三两句话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父爱。他希望女儿能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然而,这封从延安寄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的信,在国际邮路上辗转一段时间,盖着“邮路中断,无法投递”的戳子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苏联的卫国战争也异常残酷。
朱德对康克清说:“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还是等战争结束以后再说吧。”之后,由于新疆军阀盛世才转向反共,延安与莫斯科的秘密通道中断。女儿音信渺无,朱德只能将对女儿的惦念藏在心底。
朱德并不知道,此时的朱敏已经被送进德国集中营,与德国法西斯进行顽强的抗争。坚强的朱敏在集中营九死一生,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府把朱敏的音讯告诉他时,朱德总司令才知道女儿的情况。
于是,朱德总司令立即写去一封信,希望女儿能够原谅他。
“他之所以没有向苏联方面询问她的情况,是因为苏联当时也处在战争灾难之中,他怎么能为个人的事情去麻烦苏联政府。”
出了集中营的朱敏,已在苏联红军的关照下回到莫斯科。这时,她已考上列宁师范学院。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朱敏才回国探望阔别十年的父母亲。这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朱德总司令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亲切地说:“你回来了,很好嘛!我们国家正处在建设时期,需要大批的人才。你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敬爱的爷爷:
我从出生起,您就一直把我留在身边抚养,直至我到东北生产建设兵团,我在您身边生活了15年。我是您的外孙,但您不让我叫您“姥爷”而是叫“爷爷”,因为在您的眼里没有那种里外之分的旧观念,过去曾有人让我叫您“姥爷”,但您说:我不是“老爷”,地主老财才叫“老爷”。
如今,孙儿已过花甲之年,在部队工作已经45年,也是一名老兵了。还记得我入伍当兵后,每次从部队回到家,您都十分关心战士们的情况。我提干后您又时常告诫我,干部带兵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知兵、爱兵,要和战士打成一片,把战士们当作兄弟看待,要关心爱护我们的战士。官兵一致,官兵团结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45年的军旅生涯中,我一直遵循您的带兵思想,把战士们当亲人,当兄弟,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曾有一丝懈怠。
爷爷您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一切建树和业绩都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您是人民的光荣,您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您平时教育我们最多的就是要我们热爱人民,到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
1969年,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我报名去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您对我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7亿人口中,6亿是农民,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就不懂得革命。”当时我被分配去养猪,艰苦的条件使我产生了动摇。于是,我就给家里写信,希望调回北京。您并没有因我“受苦”心疼,而是回信说:“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正说明你非常需要艰苦生活的磨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我在您的教育下,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向劳动人民学习。
爷爷,您的女儿和孙子们都在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永远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到底。奶奶在您逝世后,按照嘱托将您的存款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组织。她还将为您保存的119本珍贵笔记,全部献给中央档案馆。奶奶在她弥留之际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不要给老总脸上抹黑。”我们将始终牢记您和奶奶的教导,并教育我们的后代一心跟党走,听党话,传承您的革命精神。
奶奶逝世后,您的女儿继承了您和奶奶的家风,亲自给中央有关部门写信,遵照您和奶奶的遗愿,配合组织,将您和奶奶的手稿、书籍及有革命历史和教育意义的文物、有保存价值的礼品全部交给组织;奶奶生前一直关心家乡江西万安的建设,将奶奶的存款全部捐给她的家乡,支援那里的教育事业。我们继承了您和奶奶的宝贵精神财富,您和奶奶的好家风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敬爱的爷爷,您和我们分别已有39年之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您。今日的祖国日渐强大,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您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这一代伟大的革命者们历经艰苦跋涉、不懈探索,出生入死打天下,抗击日本法西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开启了“中国梦”的第一章——解放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率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续写了“中国梦”的第二章——富国梦;当前,我们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为“中国梦”的第三章——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今年是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民都在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我应北京青年报之邀,接受采访,与记者朋友共同重温了我的爷爷朱德和奶奶康克清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给女儿,我的妈妈朱敏的家书。值此纪念之际,我亦写了一封,给永远活在我心中的爷爷一封信,寄去我深深的敬意和思念。)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
十一月二十九日
于晋洪洞战地
朱敏女儿:
我们身体都好。朱齐已在做事,高洁还在科学院。兹送来今年上半年的相片两张。你在战争中应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脑力同体力都要同时并练为好。中日战争要比苏德战争更迟些结束。望你好好学习,将来回来做些建国事业为是。
朱德
康克清
1943,28/10于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