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高校放寒假后,一些大学生为减轻家人经济负担和锻炼自己,选择找份零活打工。然而当他们遭遇职业中介坑蒙和报酬难讨等情况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对此,本报法律服务律师提醒寒假打工的大学生:找工作除了要通过正规职业中介和正规单位求职外,还要注意签订相关协议,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寒假打工遇陷阱只能不了了之
今年,很多学校从1月中旬陆续放假,到2月下旬才开学。这个长长的寒假怎么过?记者打开百度贴吧等校园论坛网页发现,“寒假求职打工”成了热帖。从商场促销到餐厅服务员,从家教到传单发放,兼职的范围、种类均在不断扩大。近日,记者随机采访多名正在城区多家餐饮、商场柜台、专卖店从事营销短期工的大学生时了解到,在他们看来,赚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打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为下一步找工作打基础。
郑杨是安宁一高校中文专业大三的学生,眼下他在一火锅店打工,每月1800元的工资他感到很知足。“找短期工有时候也会上当,损失往往只能不了了之!”说起求职的经历,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去年暑假,他和同学通过兼职网站找了一份市场调研员的工作。当时招聘方承诺一天的工资是80元,每天调查完后,按照格式写出一份电子版的调查材料即可。可是,他们连续做了10天调查,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不发工资,又过了几天竟然停机了。“因为没有签订协议,讨要工资的事只好不了了之。”郑杨气愤地说。
提醒:注意保留证据谨防“黑中介”
对此,本报法律服务律师介绍,目前,大学生寒假做短期工还不算是就业,因此也就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所以打算在寒假打工的大学生,找工作一定要问清楚工资以及双方责任关系等情况,上岗前最好能与单位签订一份正式的书面协议,也可以保留录音、照片等相关证据,以防侵害自身权益的事发生。
另外,律师还表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遭遇“黑中介”的坑蒙,其伎俩一般包括:要求拿证件作为抵押或收取押金;要求学生交“服务费”;在广告中一味宣传高薪酬、待遇优厚,以服装费、培训费各种名目收取费用等。因此,大学生如果想通过职业中介找工作的话,一定要选择正规中介求职。求职或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收集、保留相关证据,通过相关部门或法律途径解决。 记者 曾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