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档案
黑龙江省军区边防7团8连,前身于1963年组建,1997年6月24日被中央军委授予“黑河好八连”荣誉称号。多年来,面对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敏感的边情社情,连队始终高标准完成边境管控任务,先后荣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全军边防侦察工作先进单位等10余项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12次。
“雪浴”边防连
“黑河好八连”新兵王天帅“病了”,接连3天“压床板”。
腰圆膀粗一米八,还是“新训标兵”的王天帅怎么会病了?原来,出生在广东、打小没见过雪的王天帅,几天前头一次参加雪浴这一连队传统训练课目时,打报告当了“逃兵”。
“冷得直哆嗦就罢了,咱边防兵坐车巡边境、监控有电眼、阻隔有网墙……练雪浴有啥用?”一时间,思想活跃的王天帅脑袋转不过弯、起了思想“疙瘩”。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和以往边防执勤卧守冰雪、观察靠瞅、交通靠走等相比,如今八连的执勤模式早已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视频监控实现全域覆盖;夜视仪、摩托雪橇、新型巡逻车等列装连队,让执勤官兵“看”得门清、“跑”得飞快、穿得暖和……
“练吃苦精神不如给脑袋‘充电’!”有战友说王天帅缺乏吃苦精神时,他振振有词地反驳。
“不到咱八连当兵,不知道什么是苦!”得知情况的连长张书辉坐到王天帅床前,打开话匣子……八连辖区属于北纬50度的高寒区,每年冰冻期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零下50摄氏度,冬季穿着30多斤的皮大衣和毡靴在江面上站一班岗下来,冻得半天说不出话、缓不过劲。“那年,封冻的江面突然破裂,两名战士下水打捞沉到河里的钢板网,上岸后冻得连裤子和毡靴都脱不下来,战友们只好用木棍敲碎冰碴子……”张连长说,50多年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连队形成了“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的“黑河好八连”精神,尤其是“不畏艰苦”,成为在八连当兵的“第一军规”。
接过连长的话茬儿,班长刘凯露出腿上的一条黑疤给王天帅讲了一段往事。前年,监控系统发现有人越境,立即发出了警报,当刘凯所在班乘车赶到时,却发现越境人员消失得无影无踪。顺着雪地里的足迹,刘凯和两名战士下车,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里一路追踪……最终,越境人员抓到了,刘凯却因跑掉毡靴留下冻伤。“装备再先进,吃苦耐寒的传统精神也不能丢!”刘凯的话,如鼓点般敲打在王天帅的心头。
连长和班长的话,让王天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入营后的第一课逐渐浮现在脑海中……
有一年冬天,战士贾秀飞发现有人越境过来,他一边报告连队,一边迈开大步追。眼看黑影越跑越远,贾秀飞急得甩掉沉重的皮大衣和毡靴,赤脚在冰面上追赶,锋利的冰凌刺破了他的双脚,在冰面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印。抓到越境人员后,贾秀飞却因体温过低失去知觉,双脚冻成了冰坨子。看着贾秀飞冻得紫黑的双脚,大家心疼得啪啪直掉眼泪。
此时,窗外响起了震天的口号声,打断了王天帅的思绪。看着冰封雪裹的训练场上,战友们脱光上衣,反复用雪擦拭身体的场景,王天帅心中热血贲张。他麻利地跑到训练场,将厚厚的上衣脱得一件不剩,抓起一把雪贴在胸口上……
点睛
军事斗争不仅是利剑的对抗,更是精神的较量,武器装备再先进,也离不开精神力量支撑。不畏艰苦的优良传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结合,使一茬茬官兵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练就打赢本领,保持军人血性,书写出履行军人职责、不辱国家使命的辉煌篇章。
-本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石 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