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招生舞弊、学术不端、基建干部落马等问题频出,为高校蒙上教育腐败的阴霾。教育部29日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力图从信息透明、权力监督的角度遏止教育腐败,颇为引人关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回顾高校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和问题,根源往往在于信息不对称、权力无制约。此次出台的“清单”式管理,不仅要把之前公众想知道却无从知道的相关信息拿出来“晒一晒”,也是把高校目前边界模糊、规范不明的各项行政权力摆出来“整一整”。
根据清单规定,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公布包括办学情况,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学风建设信息等10大类50项信息,并在所列信息制作完成或获取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应该说,清单基本覆盖了高校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并且从信息公开形式、第三方评估等方面都有了比较规范的科学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教育腐败高发的严峻形势面前,仅仅做好信息公开还远远不够。对于高校而言,坚守治学的本分、摒弃浮躁的功利主义,不仅需要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更需要“去行政化”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当前,国内高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正在通过建设学术委员会、招生委员会等机构改变当前行政、教育、学术不分的治理结构,以此为契机,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监管和监督机制,真正把高校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必须意识到,信息公开得到不到位、彻不彻底,关系到高校品牌和教育声誉。在简政放权、推动高校信息公开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与监督力度,一旦出现虚假瞒报的情况,应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手软、不姑息、不护短。(刘奕湛 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