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忘我 战时忘死
——对“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的思考
●战时忘死源于平时忘我,没有平时忘我,就没有战时忘死
●人的个体力量虽然很小,但一旦注入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会支撑起坚硬的精神脊梁
●我们有一百条居安思危的理由,却不能有一个安享太平的借口
●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传承的法宝,是历史更是精神
●血性不会在危急时刻自动迸发,必须经过坚韧不拔、千锤百炼的训练和实践
●很难想像,一个被欲望蒙蔽双眼的军人,肯用刺刀和鲜血去争取并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作为一个经受过生死考验的人,我对军人这个特殊的名词有更深刻的理解。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重要的是要做到“平时忘我、战时忘死”。它体现的是军人的一种精气神,战时忘死源于平时忘我,没有平时忘我,就没有战时忘死。平时忘我,表现为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自觉做到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战时忘死,就是“受命之时忘其家、出战之时忘其身”,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决战决胜。这种“忘”不仅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
“平时忘我、战时忘死”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高度的“生命自觉”才能提升“忘”的境界
生命自觉,通俗理解就是能自觉地意识到作为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就是能把“活着为什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弄得很明白。在当今这样一个思想观念日趋多元、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各种纷扰日趋增多的时代,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高度的生命自觉,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有“压舱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动上有“指南针”。
正确的人生选择来自高度的生命自觉。有了高度的生命自觉,才能真正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会知道人生的大方向在哪里,并能在时代的大格局中选准自己的位置,真正塑造一个大写的我。1984年7月,我作为侦察兵参加了西南边陲的一次防御作战。一位失去亲人的瑶族老妈妈趴在被炸塌的房屋废墟上哭喊着:“解放军同志,你们怎么才来啊?”那一刻,我强烈地意识到,这身军装承载着一个中国军人对国家、对老百姓的责任;那一刻,心底里那份对祖国、对人民的朴素情感逐步上升为一种报国情怀、使命责任和道德义务。30多年的军旅实践,让我强烈地感悟到,虽然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去寻找一个承载拓展生命宽度和厚度的有效载体,去不断创造出生命的“高附加值”。这个载体,就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正如习主席深刻诠释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是我军的最大政治,也是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灵魂。选择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远大目标,不仅是一名军人的人生选择、职业修养和基本遵循,更是检验一名军人政治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种“使命高于生命”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高度的生命自觉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生命自觉关键在于我们受到哪种力量的牵引和朝什么方向前行。回顾我们党94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无论是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还是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抑或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改革年代,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心怀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高度的生命自觉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奉献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据统计,仅从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烈士就有370多万。共产党人这种高度的生命自觉无不以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毛泽东早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已揭开谜底:“同样一个兵,昨天在白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靠的就是民主主义。”“红军就像个火炉,俘虏兵过来后迅速融化了”。理想信念,是我军不同于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军队的奥秘所在,也是所谓“东方之谜”的全部奥秘所在。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如精神之“钙”,一旦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变得有方向,有力量,“平时忘我、战时忘死”也就有了方向感和动力源。
理想信念坚定才能挺起革命军人的精神脊梁。革命军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军队的脊梁不是装备,而是军魂。人的个体力量虽然很小,但一旦注入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会支撑起坚硬的精神脊梁,就会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使命任务之中,实现灵魂的升华。习主席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牢固立起来。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保持“平时忘我、战时忘死”的精神状态,必须着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残酷性、艰苦性和长期性,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从源头上打牢政治底色,从更深层次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铸造不忘本不迷途的红色基因,铸牢人民军队的神圣军魂。
“平时忘我、战时忘死”源于有力的使命担当,只有不断地“升级本事”才能积蓄“忘”的底气
习主席指出:“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他还说:“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情景就痛彻肺腑!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这段血泪史、羞辱史。”能打胜仗是军人的根本价值和使命所在。军人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而要适应这两种状态,就必须做到“平时忘我、战时忘死”。只有练就过硬的本事,才能避免被动挨打的困境。
不能忘我,何来本事?走下战场至今,我一直用老团长那句“连队需要的不是一个头上戴着光环的英雄,而是需要一个合格带兵人”的话勉励自己。我深切地感到,军人的本事大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能否打仗打胜仗的重要问题。面对我国新的安全形势,我们有一百条居安思危的理由,却不能有一个安享太平的借口。信息技术和网络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军人的真本事。现在与过去相比,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两军人马对阵,冷战、间谍战、情报战、宣传战、空间战、电子战等战争样式花样百出,无论对我们的思维能力、军事素质,还是对作风品德,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事不避难,义不避责。在新形势下做一个合格的带兵人、当一个善谋打仗的领导干部,不再是昔日在战胜生理缺陷中增长本领就可以的常事,而是站在新的制高点增强谋略指挥能力的新事。我们必须紧盯战场需要,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不断增强能力素质的“含真量”“含金量”“含新量”,做个真正有本事的军人。
没有本事,谈何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扛起这个担子,我们就是龙的传人;反之,就愧为中国人,愧为炎黄子孙,更愧为一个革命军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军人光有担当的愿望还不够,拥有担当的本事才是根本。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我们唯有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精神精武强能,锻造与之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才能担当起走向“舞台中心”的重任。否则,即使将你推上舞台也走不到舞台中心,一旦走上“擂台”也很快被踢下来。
不破藩篱,何以破敌?回顾并未走远的过往,虽然部队通过正风肃纪,训风演风考风得到好转,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但对照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当前部队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10个方面问题,用“能打胜仗”这一要求照照“镜子”,便不难发现,一些单位工作上向战斗力聚焦用力还做得不够,文山会海、文恬武嬉、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根除,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益的藩篱没有突破。当年清廷改革因为没越过这个坎,洋务运动成了强国泡影,北洋舰队更是彻底倾覆。今天要适用世界新军事变革,要能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改革就不能不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破得了既得利益的羁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丢掉个人“小九九”,以忘我的精神投身到深化改革和战斗力建设中。
“平时忘我、战时忘死”源于长期的艰苦磨练,只有反复地“加钢淬火”才能砥砺“忘”的血性
习主席反复强调: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军人的血性虎气,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需要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地摔打历练。只有不断往精神熔炉中添薪加火,才能砥砺寒锋利刃。
在铭记历史中唤醒和点燃血性。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传承的法宝,是历史更是精神。站在英烈墓碑前,我总在想:成千上万的先烈们前仆后继、慷慨赴死,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在我们为烈士扫墓的时候,应当在我们心灵深处设个祭坛,经常对照一下先烈们,拔一拔心灵深处的杂草,扫一扫蒙在心灵上的灰尘。我曾经的副班长周其林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他把流出来的肠子一把塞进肚子,依然坚持战斗,直到牺牲还保持着握枪射击的姿势。他曾经常同我讲民族苦难史,正因为民族苦难的种子植入到他的心中,心中才更具使命意识,才沸腾着军人的血性。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只有始终铭记历史的苦难,才能理解中华民族如何走到今天、如何走向明天,才能激发“能执干戈为社稷”的战斗血性。
在直面艰难困苦中激荡和培植血性。贝多芬曾说:“痛苦能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先辈们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困苦,但是新时期赋予的急难险重任务,同样需要战胜艰难困苦的意志和作风。国防和军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都是我们面前的“硬骨头”和“险滩暗礁”,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就会迟滞强军兴军进程,就会阻碍战斗力快速提升。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决不能重蹈八旗军的覆辙,绝不能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这困难那困难,这道坎那道坎,只要有把自己豁出去的勇气,一切反而显得豁然开朗,就没有什么困难攻克不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让我们在破击困难的激战中激荡血性,在战胜精神或肉体上的磨难中培塑血性。
在实战对抗中砥砺和锻造血性。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血性不会在危急时刻自动迸发,必须经过坚韧不拔、千锤百炼的训练和实践。有的国家军队废除刺杀训练后又将其恢复,就是因为感到,刺刀仍是军人战斗精神的象征。锻造血性,就是要开展极具对抗性的刺杀、格斗等科目的实战化训练,切实在对抗性训练中砥砺意志品质、接受精神锤炼,切实通过“脱胎换骨”般的对抗训练,培养官兵强劲的体魄心智。“气血不旺,则胆魄不壮”。鸟语花香的营区环境,培养不出虎狼之师;莺歌燕舞的温柔乡里,摔打不出血性军人;文恬武嬉的个人喜好,孕育不出强大心智。只有在近似实战的复杂、困难和恶劣的环境中,经过高强度的、超负荷的摔打磨砺,才能培养出革命军人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的血性虎气。
“平时忘我、战时忘死”源于良好的品德修养,只有经常地“修枝打杈”才能纯正“忘”的本色
人如树,欲似杈。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中,难免良莠混杂,只有及时修剪自己,人生之树才能长得健康而壮硕,军人的样子方显得坚强而雄伟。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涌动,权力的诱惑、名誉的诱惑、美色的诱惑、金钱的诱惑等,无时不在考验军人的意志品质。有人说:战场上的生死考验是对一个军人的终极考验。其实,和平环境里,我们面对的各种诱惑和考验,有时比战场上的生死考验还要严峻和复杂。反思一些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他们不是倒在敌人的子弹下,而是倒在个人欲望的绊脚石下。为了个人欲望,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声誉、国家利益和军队形象。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很难想像,一个被欲望蒙蔽双眼的军人,肯用刺刀和鲜血去争取并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打仗,就会有牺牲;要准备打仗,就会有付出。作为军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的安危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出练兵习武的最大热忱;只有修剪非分的欲望,才能真正做到面对“市场”心不动,情系“操场”志不移,瞄准“战场”弦不松。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明清两朝,还是其间的李自成、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根本原因,都是在战胜眼前拿枪的对手之后,不敢向自身的腐败开战,最后被腐败打倒。腐败不除,不战即败;积弊不除,不战自败。敢于向问题开刀,党中央以上率下为我们做出了样子,我们不仅要用好“照镜子”这个查找问题、自我反思的方法,更要用好“正衣冠”这个解决问题、治病救人的手段,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难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以“刮骨疗毒、刀口向内”的自律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过一失,真正让懈怠、低俗之气为之一扫,阳刚、尚武之气为之一振!试想,一支以忘我精神向自身积弊开刀的军队,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
(作者系武警广西总队政委、战时一等功荣立者 丁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