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报道 > 内容

受阅女兵把靴子剪洞:露出溃疡水泡继续训练(图)
发布时间:2015/8/27 23:54:00   作者:佚名   点击:

  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9月3日,中国将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是“祀”与“戎”有机结合。阅的是兵,展现的是魂;流下的是汗水,练出的是士气,也树起了中国军人的新标杆。

  盛夏流火,正值阅兵前夕的紧张训练期,人民网记者采访曾经亲历阅兵的官兵们,回首那一颗颗强烈的报国之心下的受阅情怀……

  2009年阅兵孙启华在检查训练情况。高密 摄

  回首1958年阅兵 “走出世界水平”

  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水兵,曾经7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训练,3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先后接受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检阅。他,就是青岛海军潜艇学院退休干部孙启华。

  得知我们要电话采访他,孙老早早做足了功课,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中气十足,一说到阅兵,话匣子就再也收不住……

  1956年12月,孙启华从山东荣成应征入伍,来到被称之为“渤海的咽喉,京津的门户”——海军长山要塞区,当上了一名海军岸炮兵,当时他只有17岁。1957年年底,上级把组建参加次年国庆阅兵受阅水兵方队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海军长山要塞区。一万多名官兵纷纷报名要求参加阅兵训练,在严格的挑选和竞争中,孙启华凭着得天独厚的身材优势,一眼被教练“相中”,光荣地成为国庆受阅水兵方队中的一员。当时,在整个岸炮连200多人中他是唯一被选中的一个。

  回首往事,1958年参加阅兵的情景孙老仍历历在目。“1958年初,我们在山东龙口训练,条件比较艰苦,住在老百姓的房子里面,在土操场上练原地训练。到7月份,我们就进北京了。当年没有阅兵村,我们住在天坛公园里,在树下搭帆布帐篷,一个帐篷里面住八个人,祈年殿外面有一块平地,那儿就是训练场地。到9月份预演时,从天坛到天安门广场,受阅官兵都是托枪走着去。”

  孙老回忆,十一国庆阅兵那天早晨,大家都睡不着,三点钟就起床,领导怎么动员也不行。吃完早饭,受阅官兵就向天安门进发。海军一共两个方队,一个是大连舰艇学院,还有就是水兵方队,两个方队正好站在军乐团的两侧。八点钟列队完毕,十点钟阅兵正式开始,《东方红》乐曲响起,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那时感动的情不自禁掉下眼泪,但是也不能太激动,怕做错动作,眼泪只能慢慢地流出来,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回想当时的情景,孙老的言谈中仍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经历过若干次阅兵洗礼,有不少小插曲令孙老印象深刻。1984年9月,国庆阅兵前夕,受阅方队正在沙河机场进行紧张训练,突然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即刻下起了倾盆大雨,其他方队都去帐篷避雨,操场上只剩下水兵方队。作为总教练和方队长,孙老没有下命令让大家停止训练,官兵们的衣服全部湿透,鞋里注满了水,操场的积水也有十多公分深,然而这场大雨却是对战士们意志品质非常难得的锻炼。当时,正好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附近拍电影,便把水兵方队在雨中训练的情景用镜头纪录了下来。从此,阅兵村流传出“水兵不怕水”的佳话。

  “在一次阅兵训练中,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小战士,从训练基地到学员驻地行进过程中,他的鞋钉子从鞋底穿出来,扎进脚里。40多分钟的路程,一直忍着疼痛。本来他可以打报告,但是这名小战士没有吭声。回到宿舍的时候,血已经染红他的整个脚掌。为了阅兵的荣誉,战士们就是这样不怕痛苦……”孙老如是说。

  对于现在加紧训练的官兵们,孙老寄语:“到训练后期,要注意劳逸结合,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参加阅兵,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发扬阅兵精神,走出国威、军威。1958年阅兵训练的口号是‘走出世界水平’,在今天这个世界瞩目的时刻,一定要走出水平,让全国人民高兴,让敌人害怕。”

  阅兵训练全程淘汰制 越害怕越要苦练

  刘淇是2009年阅兵陆军学员方队中的一员

  徒步方队,一直是中国阅兵部队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队员们正步、齐步的步幅要严格控制在75厘米,要毫厘不差。因为,只有队员步幅一致,才有可能达到胸线和头线(或者说帽徽线)一致。

  刘淇是2009年国庆阅兵中陆军学员方队的一员,回想当时的阅兵训练,仍历历在目。“我感觉最难熬不是身体上的训练,而是心理压力比较大。阅兵训练实行全程淘汰制,每一名参加训练的军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但是训练期间,或许由于感冒、受伤以及其他状原因暂时能参加训练,就担心自己跟不上,怕被淘汰,这种心理压力最难熬的。”

  谈到化解压力的方法,刘淇说,只有化压力为动力,越害怕越要刻苦训练,从单兵动作的每一个细节练起,我买了个10公斤的沙袋绑在腿上,每天休息的时候加练20分钟,提高训练效率。

  陆军学员方队是徒手分队,虽然不挂枪,但是训练难度大,刘淇说,陆军学员方队有一句口号,叫“路灯不灭不带回”,因为晚上训练时有路灯,路灯夜里12点熄灭,就12点才返回,后来,领导看到我们训练这么辛苦,就把路灯的时间往前调,这也是陆军学员方队训练的一个缩影。

  阅兵过后,刘淇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面对困难时的心态,“以前会有畏惧的心理,但是经历过阅兵“独木桥”式的挑战,真正靠实力走上阅兵场,今后再遇到什么困难,都敢迎难而上,这对心理素质也是一种锻炼和挑战。”

  迟东明是2009年阅兵陆军学员方队中的一员

  留给受阅官兵们的除了难熬的心理难关,还有甜蜜的等待。迟东明在陆军学员方队训练时,正值热恋期,可是好几个月的封闭训练,无法与外界联系。“当时我买了一个日记本,每天抽几分钟写点日记,快写完一本的时候,就寄给女朋友看。”这个浪漫的举动很快得到了女孩的回应,她也开始写日记,写满一本寄给迟东明。有时,日记本里还夹着几张照片,训练累了,这些照片也成为了迟东明精神上的动力。

  整个阅兵训练下来,两人交换了好几本日记本,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没有产生矛盾,反而让爱情更为甜蜜。如今,迟东明已经和心爱的姑娘组建了美满的家庭,而阅兵训练期间的日记本也成为了两人爱情的见证。

  美丽女兵再入受阅方队 弥补六年前遗憾

  程诚曾经因为身高遗憾错过2009年国庆阅兵

  在阅兵村,三军女兵方队无疑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三军仪仗队女兵程诚,曾因训练刻苦、队列动作出类拔萃,第一个被确定为2009年国庆大阅兵三军女兵方队领队。后来,因高于队伍平均身高1.8厘米,遗憾地错过了阅兵。在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她作为三军仪仗队方队的一员,弥补六年前没有参加大阅兵的遗憾!

  训练场上没有男女之分,但体力耐力较弱的女性无疑是付出更多的一个群体。为了练体力,女队员们每天早上绑着沙袋跑越野。腿受伤,就练摆臂,臂脱臼了,就吊着胳膊练踢腿。即使回到宿舍,同伴们还会互相压脚尖,压得哇哇大叫甚至大哭。刚开始训练时,女兵的体能和男兵相比,确实差很多,脚下走不稳、排面走不齐,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女兵的体能实现质的飞跃,现在和男兵走一样标准、规格,没有丝毫问题。

  “在饮食方面,女兵进入阅兵村以后,伙食跟男兵基本一致,因为女孩子口味比较清淡一些,特地为女兵们增加了几个青菜。”程诚说。

  谈到训练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故事,程诚说,阅兵训练很辛苦,大家前期出现很多训练伤,比如马靴不合适、脚上磨泡等。刚进阅兵村时,有一个女兵叫王艺谛,刚训练没几天,脚上就磨出了泡,她不想因为脚伤耽误训练,一直没跟医生说,逐渐病情恶化,脚也溃疡了。有一次,她偷偷上药时被我们看见,其他女兵把她强制送回宿舍。谁知道,一转身的功夫,她又回到训练场上,指着马靴说:“中队长,我把马靴的后脚跟处剪了一个洞,正好把溃疡的水泡露出来,这样就可以不影响训练了。”克服伤病,轻伤不下火线,是训练场上每一个女兵坚持的信念。

  谈到女兵唯一与男兵不同的训练科目,那就是化妆,这是必备的训练科目。据程诚介绍,组织方会请专业的化妆师教女兵们化妆,而本来具备这样的素质的老兵,也会一帮一,让每名女兵都以最美的状态出现在阅兵场上。

  时光荏苒,回首曾经的阅兵经历,不变的是我们永恒的军魂。正如孙老所言:“国庆阅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这项活动能显示我们的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在阅兵中亮的岂止是“肌肉”,更是我们的民族自信。(黄子娟)

上一篇:海军陆战队“90后”双胞胎兄弟竞技阅兵场(图)
下一篇:中俄“海上联合-2015(II)”演练海上联合立体登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