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士,就迎着刀锋前进
——记“反恐勇士”、武警新疆总队七支队下士李波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警营里,有一位年仅21岁的武警战士,执行任务时与暴徒搏斗,在头部、小臂、手指3处受伤的情况下,奋力将暴徒击毙,被官兵和驻地群众誉为惩恶扬善的“大漠之虎”。他就是7月19日被武警部队授予“反恐勇士”荣誉称号的武警新疆总队七支队下士李波。
“是什么原因,让他在生死一线爆发出如此强大的能量?又是什么力量,让他把枪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带着问题,记者走近李波,在阅读英雄、感悟英雄中寻找答案。
和勋章一样耀眼的,是他脸上12厘米长的伤疤
一柄寒光粼粼的砍刀、一件血迹斑斑的作训服……记者在武警新疆总队七支队看到这2样东西时,瞬间感受到了那场战斗的惊险与惨烈。尽管当事人李波讲得轻描淡写,但不难想象,那是怎样一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战斗。
初春的一个傍晚,天幕如墨。正在执勤的李波接到命令:情况紧急,迅速出警。
巡逻车立刻向事发地疾驰。作为组长的李波一边指导同组战友整理装具,一边安排部署处置方法,由于距事发地较近,仅用35秒就到了现场。
现场的情况比想象中严峻:暴徒疯狂追砍过往行人,几枚燃烧瓶冒着滚滚浓烟……“立即处置!”李波用手势指挥队员向前推进。一名暴徒投来两个燃烧瓶,李波躲过袭击后鸣枪警告。暴徒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向李波扑来,身手敏捷的李波和战友协力,果断将其制服。
李波在向前搜索时,一名暴徒挥舞着砍刀突然从一辆轿车后冲出。李波侧身一躲,刀尖划破左臂,鲜血如注。凶残的暴徒再次挥动砍刀,李波左脸也被划开一道12厘米长的口子。踉跄中李波跌倒在地,暴徒又一次举刀,李波本能地就势一滚,扣动扳机……暴徒倒地了,李波也因流血过多晕了过去。
李波被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当晚值班的医生洪月阳提起当时的情景,至今充满了敬佩之情。
洪月阳告诉记者,李波当时满脸鲜血,伤势很重,已处于重度昏迷状态,但却死死抱着钢枪。本想立即给他治疗,没想到他把枪抱得更紧了。就在他们准备拿掉枪时,李波竟睁开了眼睛,并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的战友在哪里,必须把枪先交给他!”
无奈之下,洪月阳只好找来他的战友郑智。李波看郑智验完枪后,才对医护人员说:“现在治疗吧。”他顽强的意志和守纪如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
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力量,源自平时千百次的摔打磨砺
一场成就英雄的战斗也许是偶然的,但英雄强大的虎胆底气只有在无数次摔打磨砺中才能形成。
事后有人问李波:“是什么力量让你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跟暴徒殊死搏斗?”
“是本能。狭路相逢勇者胜。平时练出本事、练出血性,战场上才能有这个反应。”李波的回答引起了官兵的共鸣。
指导员邢晓辉说:“李波好胜心强,甭管和谁他都要比一比。”他向记者讲述了李波几则心系战场、矢志精武的故事。
当年新兵下连没多久,中士班长亿方毅就接到了李波发出的挑战书:他要和亿班长比百米。要知道亿方毅保持的中队百米纪录好几年都没有人破,这条消息在中队炸开了锅。
说战就战,两人在田径场上拉开架势,鸣哨开赛。战友们为这场对决摇旗呐喊,更为这名新兵鼓劲加油。虽然李波输了,但大家都记住了这个敢于向高手叫板的新兵。
一次次被强手击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挑战。他和老兵比体能,和排长比擒敌,和中队长比射击……刚开始时,比赛的结果基本都是以李波落败而告终,但他屡败屡战,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战胜对手为止。
和李波一起执勤的战友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巡逻车上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执勤地图认真地研究。
其实,这片不大的执勤区域,李波早已走了几百遍,所有犄角旮旯他都烂熟于心。“你把图都背下来了,还有什么可研究的。”曾有战友这么问他。李波却说:“一方面我要比对现地地形,及时更新地图数据,另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读图用图能力,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根据想定作出战术部署,赢得主动。”
对于李波在训练中的琢磨劲,他的班长龚玲感触最深。有一段时间,他留意到李波一有空就练习左手换弹夹。李波告诉龚玲:如果右手负伤,早一秒枪弹结合,就多一秒处置时间,也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迟迟没有扣动扳机的背后,是超越生死的战友情
观看李波和暴徒殊死搏斗的视频时,大家发现一个细节:李波在运动中与暴徒拉开了距离,他的枪口已经对准了暴徒,但迟迟没有扣动扳机。面对大家的疑问,李波淡淡地说:“本想开枪的,但是暴徒身后有两名赶来增援的战友。哪能为了自己,把战友置于险境。”
在李波所在的中队,战友之间超越生死的感情,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遇有战斗任务,永远是老兵冲在最前头;部队徒步行军,永远是老兵走在排头排尾侦察警戒。李波说,什么是战友,就是战场上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人。
身处这样的集体中,李波耳濡目染,读懂了什么是战友情深。当新兵时,他走在队列中间,被老兵护在身后;如今,他已成为那个冲在前头、顶在排头的老兵。
有过同生共死的慷慨豪情,李波也更珍惜平时点点滴滴的感情流淌。他像老班长一样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战友,帮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成长。战士李晓军感动地告诉记者,李波家在农村,经济并不宽裕。但今年1月,得知李晓军的父亲摔伤,李波主动拿出2000元钱并以李晓军的名义寄到了李晓军家。
在李波的日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是警营的历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一名战士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更读懂了什么是战友情深、什么是责任担当。”
一次次迎着刀锋前进,一次次向着艰险冲锋……在反恐战场,李波以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之躯,完成了士兵向英雄的升华:入伍两年多,执行30余次急难险重任务,抓获犯罪分子10余人。
“那一天”永远是今天
■辛源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在全军的座座营盘,我们总是会听到《当那一天来临》这首歌。从舒缓悠扬的曲调递进到高亢昂扬的旋律,这首歌提醒着每名军人这个世界并不安宁,让我们扪心自问:“当那一天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武警新疆总队下士李波突遇生死考验挺身向前的血性和担当,让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理解:那个“晴朗的早晨”不是明天早晨,而是今天早晨。“那一天”永远是今天!
从今天到明天有多远?也许仅仅是把时针在表盘里拨弄上两圈,也许仅仅是明月西沉旭日东升间的一个夜幕,但对军人来说,如果我们把战争爆发的猜想和准备交给了明天,那么今天和明天的距离可能是永远——军人的荣誉、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安宁可能将无法延续到明天。因为,战争永远在“今天”爆发。
我们相信,在共和国军人的方阵中,有千千万万个李波在时刻准备着;在那如水的月色中,有千千万万个李波在枕戈待旦。我们相信,当战争来临的“那一天”,在“今天”这个晴朗的早晨,他们会像李波一样冲锋在前!
■本报特约记者 王国银 通讯员 唐延 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