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李连军 李克鹏 李欣)三军列阵的阅兵场上,这样一群人鲜见露脸,他们是担负阅兵训练保障任务的官兵。他们用高超的技术为战车保驾,万无一失是他们的极致追求;他们用精湛的厨艺努力让受阅官兵吃出健康吃出精气神;他们伴随官兵身边为健康把脉,只有一个信念:时刻让官兵“满血”走上训练场。
记者走访几名担负幕后保障任务的官兵发现,虽然不能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但他们有着高度一致的信念和追求:在受阅的神圣时刻,保证装备和人员万无一失,以最好的形象展示国威军威,展示我们守卫和平的力量和决心。
冯志军:签字笔下千斤担
冯志军是某型突击车方队维修总教练。20多台受阅车辆,开上阅兵场前,都需要冯志军签字,任何一台战车出了丁点故障,他都要负责任。
“肯定有压力,万无一失不是随便说说的。”每次装备训练前后,冯志军都会带着修理工把战车所有的关键部件逐一“巡诊”,哪里的螺丝松了、哪条线耷拉了,都必须一清二楚。
冯志军和修理工常常赶不上饭点,所以他们一日三餐大多是在车场解决的,派人送,啥时候干完啥时候吃饭。
45岁的冯志军和装甲装备打了20年的交道,对他来说,“熟悉装甲车比对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熟悉。”上士修理工徐士玉说,即便这样,冯志军仍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他的细致是出了名的。
高度信息化的突击车有时候也会闹一闹“小脾气”。一天训练结束,已近黄昏,驾驶员报告一台战车显示终端出现信号不稳的现象。
“算不得故障,不影响驾驶,不影响数据检测。”可冯志军较起了真。“肯定主板出现了问题,今天必须排查出来,否则可能成为大患。”拆下主板,反复用万用笔测量各个电路节点,都没有发现问题。
“拿放大镜来。”冯志军不信邪,用放大镜对着电路板观察,一晚上、一个放大镜,看了一千多个比蚊子腿还细的针脚,终于找到“元凶”:一个元件的接触点塞进了一块细小的铁屑,导致接触不良。
第二天,冯志军和几名修理工眼睛通红,等清除杂质、装好电路板后,大家发现冯志军靠着轮胎打起了呼噜。
杜冬生:官兵称赞他是“私人保姆”
那一周,持续高温。卫生员贺竹谋感觉自己的腿儿都“跑细了”,一人一个药箱,军医杜冬生走到哪他就得跟到哪。在贺竹谋眼里,杜医生闲不住、爱管事,有时候还招人烦。
天气炎热,上级要求训练前为每名官兵配发一支藿香正气水,杜冬生不仅逐一发到大家手中,还非盯着战士们喝进嘴里才肯罢休。
高温之下,防中暑是头等大事。队员们站着军姿,杜冬生就在一旁陪练,根据官兵的出汗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每隔一段时间就用喷雾器向官兵头上喷洒水雾。为让官兵快速降低体表温度,他还在水中加入了薄荷水等“配料”。
受阅队员区分乘员、驾驶员和领队,在不同区域训练,杜冬生和卫生员常常忙完这头跑哪头,一个来回将近5公里,出的汗一点不比受阅队员少。贺竹谋说,有一次杜冬生自己都差点晕倒。
杜冬生的周到服务,赢得大家赞誉,战士们称赞他是“私人保姆”。杜冬生很少在诊室里给大家看病,他把功夫下在平时。杜冬生说:“防范生病要比给大家治病更重要。”
训练之余,杜冬生发现,个别官兵喜欢私下购买各种零食。乱吃东西很容易导致肠道疾病。杜冬生反复提醒,效果不明显。
“谁再去买零食,先过我这一关。”杜冬生急了,堵在超市门口,看到大家买东西后,挨个检查。
起初,大家觉得杜冬生“真招人烦”。后来,上级通报,方队里病号送检率最低,药品消耗最低。官兵们感叹,“真服了!”
赵登举:炒菜也要听着阅兵曲
炊事员赵登举有一个迷你播放器,他有个习惯,掂着勺子、炒着菜,听着阅兵进行曲,循环播放。
看赵登举炒菜是种享受,飞舞着铲子,翻飞着炒锅,像是舞蹈般,激情四射,汗水淌下来,脖子上的毛巾一划拉,继续“舞蹈”。
赵登举还有个习惯。宿舍楼一楼的大厅里,有一个宽屏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官兵阅兵场上训练的镜头和每次合练、预演的回放。每天炒完菜、等受阅的战士们吃完,他就会跑到大厅里,盯着大屏幕看。
受阅的战友们挥汗如雨训练的镜头,让赵登举格外羡慕,尤其是看着合练预演的镜头,华丽的装备、威武的方阵,心潮澎湃。
“上不了场,但看着身边战友们训练的画面也是种享受。”赵登举说,三尺灶台就是他的阅兵场。
他把厨艺发挥到了极致,炒菜做饭精细不必说,他还根据天气冷暖情况“看天下菜”。在军医的指导下,天气炎热干燥时,在食材中加入薄荷、板蓝根等药材,清热败火。赶上阴雨天,薏米粥、酸辣姜丝汤换着样地做,祛湿除寒。
看着战友们狼吞虎咽,赵登举常常坐到一边,听大家讨论训练场上的酸甜苦辣,对训练场的好奇溢于言表。一次,领导安排他给在训练场值班的战友送饭。初次走进阅兵训练场,宽阔的训练道,整齐列阵的战车威武雄壮,看得赵登举目瞪口呆。缠着战友借来了一套受阅服装,披挂在身上,赵登举独自一人踢起了正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