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万象 > 内容

政协常委杨胜群:文化脱离核心价值体系便没“魂”
发布时间:2015/9/11 23:27:21   作者:佚名   点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路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快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刚刚落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为新态势下价值观的有效落地建言献策。

  继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命脉延续至今,这不仅是祖先留给后辈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在激变的世界风云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是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在讨论中指出,如果文化脱离了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脱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那便没有了自己的“魂”,失去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失去了创造力和影响力,更失去了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环境,对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准则,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找寻时下最贴合的方式。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认为,“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解读、传承和弘扬、创新和发展仍不到位。应加强保护研究工作,丰富价值观的思想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打造文艺精品,创新活动载体,将优秀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常委吴江建议,“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命脉,要加强整体挖掘研究和继承宣传,充分发挥戏曲、民间文艺及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认识与实践

  “我认为价值观不是24个字,而是12个词语。要注意区分这12个词代表的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这个层面才是群众实践的关键层面。”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在讨论中指出。他的观点得到与会者认同,大家表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要注意区分层次和对象,可以对其进行哲学化的研究,凝练价值观的精髓,便于群众认知实践。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将价值观在中小学生等基础重点人群中的普及凝练为“勤、朴、仁、义、和”五个字:“勤,包含富强、自由;朴,包含诚信、友善、敬业;仁,包含爱国;义,包含民主、公正、法治、平等;和,包含文明、和谐。”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常委、委员们在畅谈如何实现价值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落地时认为,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成为自觉性行为,形成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全国政协常委蔡达峰指出,要千方百计使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扎根落地,为民心深纳、为民言所倡、为民行所表。“建议将工作重心放到基层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地方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实现文化设施能建设、可达标;发挥乡镇文化站、乡村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充分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全国政协常委茅永红建议,将价值观落实到基层社区社会治理中,“社会的基础在社区。社区党组织要将党组织的关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企业的市场服务、居民的志愿服务有效组织起来;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书友会、歌友会等影响民风社风;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就近之便,举手之劳,让居民容易参与。”

  全国政协常委冯巩在谈到文艺作品创作时感慨,基层群众的智慧与优良传统令人佩服,要善于从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将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百姓结合起来。

  现代文明时期,自觉性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高级状态。只有当这24个字代表的涵义成为当今社会人人自觉为之践行的理念,才是价值观真正落地的表现。在观点碰撞、亮点不断的常委会议讨论会上,委员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单靠一句话、一个政策就能实现。新常态下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深化对价值观的认识并做出当代解读,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好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和实践行动,更快速、更有效地落地生根。见习记者 刘彤

上一篇:环卫工捡拾垃圾时被公交撞倒身亡 正调查原因
下一篇:多名业主举报称所购房屋迟未交房 被“N?b$NV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