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蔡华伟
中大青年微信公号、南气风云网络论坛,这里最热的内容就是给学校提意见
从1998年有了校园网络论坛,到如今大量校园新媒体特别是学生自媒体的不断涌现,这对拥有5万多名在校生的中山大学来说,校园管理出现了许多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根据今年9月中山大学团委发布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排行榜,仅列入统计的微信公众号就有157个,9月份就发表文章2441篇,总阅读量达110万次。“这些应该还只是一小部分。”校党委宣传部蔡老师表示。
在这些校园新媒体中,微信公众号“中大青年”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在9月份的排行榜中,它以16.2798万的阅读量位居榜首,文章平均阅读量1751次,平均点赞数111个,活跃度居首。“中大青年”是一个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的平台,“粉丝”数量近3万。
大三学生、总编辑肖凡介绍,“中大青年”主要包括“青晚报”“青分享”“青悦读”以及“中青光影”等栏目。通过这些栏目,“中大青年”成为学生表达意愿、参与学校管理的一个平台。类似的沟通反映平台还有微信公众号“中大Din”。
“实际上,这已经类似于一种通过舆论监督促进管理提升的形式。”大三学生、“中大青年”总社长卢爽介绍:中大南校区有一个摄影学会,10年没有换届选举,之前的会长长期霸占这个职位,甚至在早已毕业离校的情况下,还没有退下来。“中大青年”不但发了报道,还发了一篇评论,提出社团章程必须严格执行。在舆论压力下,老会长被迫退出,换届选举顺利进行,新一任会长得以选出。
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相比,校园网络论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与校方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沟通渠道。
“南气风云”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自发在西祠胡同上成立的论坛。现任版主王明清(网名酱样大盗)是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王明清介绍,自2000年建立以来,15年时间,论坛积累了10多万用户、23.8万多条帖子。
打开论坛,平均每天发布的帖子几乎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热门的还是各种意见帖——哪个食堂菜难吃、自习教室太少、哪里噪音较大。负责论坛管理的同学会将大家的意见搜集整理起来,“我手中拿的是舆情单,按照反映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关心的学生人数分成不同等级,搜集整理后,如果能直接解决,就找到相关部门,比较复杂的就转给宣传部门请老师协调。”王明清说。
既在客观上倒逼学校提升管理和服务,同时也使学校面临更复杂的舆论环境
学生不断提出意见甚至是质疑,对学校来说是件麻烦事吗?
“并不会。相反,当学生发现一些问题,通过沟通进行解决,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周显信坦言,近几年,学校官方的微博、微信也纷纷建立,但是学校依然十分重视像“南气风云”这样的学生自己的舆论平台。
去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主要负责人——书记、校长、纪委书记等还和“南气风云”的版主版友举行座谈会,面对面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交流,校方围绕校园网络建设、用水用电、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图书馆管理、空调安装等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应。
中山大学校方对此也持开明态度。“学校也必须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丘国新观点明确。在他的感受中,校园新媒体特别是“中大青年”这样建设性、负责任的公号,在客观上倒逼学校提升了管理,甚至改变了学校的传统管理模式,促使学校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过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总体上还是单向的,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他们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通道并不顺畅。有了这些校园新媒体,学校与学生间的互动多了。”中山大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新媒体事务的黄老师说。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积极主动引入新媒体来改变管理模式,而不被动应变。“中山大学团委”是学校官方开设的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年都会在校内面向学生征集“十大提案”,学生觉得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学校选出其中反映最多的10个情况,提交给有关部门办理。
当然,学生自媒体也会有问题,黄老师说,由于个别自媒体缺乏自我约束和职业素养,特别是为了吸引眼球,赢得点击量,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事情也常发生,它们再与校外的媒体联动,使得学校舆情更加复杂。就在今年中秋节,学校一名女生不幸去世,有一个自媒体未经证实就说她是酗酒导致死亡,结果被校外媒体引用,引起学生家长情绪上的反弹。
丘国新坦言,对校内自媒体不负责任的行为目前还缺乏有效管理的手段。“我们对于约谈的效果没有把握,现在的学生都很有独立意识和叛逆精神,对管理往往很抵触,处理不好可能造成更大的舆论反弹。”
更多的沟通,让学生们在网上的发言日趋理性,增强了学生学校间的互信
“新媒体传播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和新的应用,将学生从以往被管理者的角色变成了校园管理的主体之一,发挥着自我管理乃至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体现了一种创新和突破,是现代管理所追求的方向。”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超认为。
网友“厦门浪”认为,网络也好、新媒体也好,虽然容易传播谣言,但也能以最快的速度粉碎谣言。作为校方,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复杂的舆论场,提升真实信息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完善性,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澄清事实。
张超认为,学生的意见、建议甚至吐槽、批评即使不在平台上显现,也不意味着不存在,假如寻找其他途径发泄,可能会出现隐患。这个平台作为学生与校方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因势利导将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一味封、堵,既不现实,也可能适得其反。对此,校园管理者应给予关注和重视,不能将新媒体平台与传统校园管理相对立。
有了关注和沟通,还可以走得更远。在“南气风云”的论坛上,已经有不少学校部门“加盟”和“入驻”,体现了学校主动走进学生、寻求沟通的意愿。
“就拿宿舍装空调这件事来说,同学们建议了好几年,今年暑假终于安装上了。由于学校与我们保持沟通,告诉我们之所以等待了较长时间,是因为此前电力不够,在电力扩容后将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到了学校的努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研三学生闫鸣坦言,和6年前相比,学生们在网络上的发言日趋成熟、理性,和校方在沟通中增强了互信和理解。(本报记者 姚雪青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