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科学院成功研发吸血昆虫防控系列技术装备
防范蚊虫侵害破解戍边难题
中俄边境黑瞎子岛,一辆四轮全域地形车在灌木中穿梭,边行驶边喷洒灭蚊虫药;塞拉利昂弗里敦,中国抗击埃博拉移动实验室检测队驻地,一种新型吸血昆虫采样装置不间断运转,密切监测疟疾等烈性虫媒传染病风险……主持研发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虫防控装备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媒介生物学家赵彤言。日前,相关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统计,吸血昆虫可传播多达150余种病原体,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达10亿,死亡100万。仅蚊类就可传播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和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
为防范突发、新发虫媒传染病,赵彤言带领团队经过10年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国际先进的自动采样监测装置;研发出可对吸血昆虫进行智能分类和实时远程鉴定的DNA条形码鉴别系统、数字化图像鉴别系统;创建了吸血昆虫生态分布、危害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系列创新成果组成了吸血昆虫高效采样、快速鉴定、抗性监测和危害评估体系,大大提高了虫媒传染病预警和防控能力。
赵彤言长年深入边防、海岛部队,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野外工作,用被蚊虫千万次的叮咬换来大量第一手科研资料。他带领团队搭建起的我军吸血昆虫防控技术体系在驻北湾、黑瞎子岛等部队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边防官兵的蚊虫侵害难题。同时,相关装备配发到全军所有疾控机构,并在我军赴非维和部队和援非抗疟医疗队中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感染几率。(庄颖娜、沈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