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风险,统筹推进改革与战备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军事革命是近代以来发展最为迅猛、势头最为强劲的军事革命。近年来,新军事变革呈现出再次加速的趋势,美军全面转型,俄军面貌革新。与此同时,国际形势深刻调整、战略博弈日趋激烈、威胁挑战更加复杂,改革过程中的备战任务明显加重,更加需要统筹改革与备战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军事改革过程中,旧的体系已经打破,新的体系尚未形成,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家将面临改革空隙的风险。军事改革既是作战要素的升级组合,也是军事力量体系的重新调整,在旧体系被打破、新体系未建立的过程中,军事力量体系相对脆弱,一旦出现重大战争威胁,往往比较被动,甚至陷于险境。例如,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失利后就开始军事改革,但在改革初期并没有形成新的军事力量体系,没有体现出强大的作战效能,导致在伊朗人质危机中再次陷于被动。再如,俄罗斯于1992年开始国防和军事改革,重点推动军队指挥体制改革,但由于经济困难、方向模糊,在叶利钦当总统期间长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致使俄军在防止国家分裂的车臣战争中表现不佳,付出惨重代价。如此种种都表明,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在军事改革过程中都存在力量体系调整升级的空隙时间,都有一段相对脆弱的风险时期。
另一方面,军事改革过程中,有的国家步子快,有的国家步子慢,改革慢的国家将面临改革滞后的风险。古今中外的军事改革实践表明,每一次改革浪潮到来时,都会有先知先觉者发出预判。这些预判会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效果,加上各国军事改革阻力不同,从而导致有的国家军事改革进展比较快,有的国家军事改革相对较慢。由此,虽然各国之间没有形成军事代差,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改革慢的国家会面临改革滞后的风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就提出了对敌军实施全纵深突击的思想,苏军司令部也于1934年正式制定了《大纵深战役守则》,并多次演练“快速集中使用机械化部队”的基本原则,提前迈入机械化军事改革的快车道。但随后遭到冲击,改革进程一再被打乱,错失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军事改革的有利时机,落在德军后面,成为二战开局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降低军事改革过程中的空隙风险与滞后风险,世界主要国家通常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快推进军事改革进程,缩短可能被对手利用的改革空隙期。军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既是军事力量重组的机遇期,也是威胁挑战上升的风险期。为了降低风险,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加快改革进程,压缩改革时间。2010年7月1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决定将俄军六大军区调整为四大战区,成立四大联合战略司令部。9月1日,即有效整合莫斯科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组建西部战区并开始运作;10月1日,有效整合北高加索军区、黑海舰队,组建南部战区并开始运作;11月初,有效整合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东部、太平洋舰队,组建东部战区并开始运作;12月初,有效整合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西部,组建西部战区并开始运作。至此,从做出决策到实施完成前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缩短了可能被别国利用的改革风险窗口,提高了俄军建设与运用的质量效益。
第二,深化改革过程中更要深入备战,为军事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纵览历史实践,重大军事改革浪潮往往不是孤立出现,它总是与社会形态转变、世界格局调整、力量分化组合相伴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化革命深入发展时期出现了机械化军事革命;两极格局即将解体、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时期出现了信息化军事革命。在这些情况下,大国博弈更加激烈,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体系处于动荡之中,军事改革过程中国家面临的威胁挑战有所增加,备战御敌的任务不是变轻了,而是更重了。例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实施军事改革和大革命过程中,遇到反法联军的多次阻击;20世纪40年代,美国正在进行机械化军事改革时,遭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争挑衅。
第三,着眼未来战争重构军事力量体系,确保军事改革的高起点高质量。每一次重大军事改革,都会有大量的新作战力量出现。对于这些力量会有两种声音:一是依托原有组织体制框架,嵌入新作战力量;二是依托新作战力量,重构军事力量体系。纵观历史,军事改革成功者往往是后一种,即以新作战力量为主,围绕最大化地发挥新作战力量的战略效能,设计和重构军事力量体系。否则,武器装备虽然变了,但作战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作战思维,在正面修建了世界级防御工程——马其诺防线。这就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做法,把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过时的防御阵地,实质只是修建了一个更大的堡垒而已,最终在机动作战的德军面前不堪一击。当前,多个大国都在深化军事改革,谁能够源源不断推出新作战力量、构建发挥新作战能力优长的组织体制,谁才可能占据新一轮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作者张啸天 孟令闯 单位: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