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终盘点之全球科技:除了白菜价上天,科学家还带来哪些惊喜?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刘旭)2015年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周年,百年间广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观测的支持,并在宇宙学、黑洞和时空理论等方面得到应用。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良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在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上实现零的突破。2015年,从航天科技到基因组编辑技术,全球科技在多领域亮点频现。
行星探测成果丰硕 开创航天新时代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评选年度十大科学发现时,将2015年称作“矮行星之年”。
今年3月,NASA曙光号探测器进入太阳系谷神星轨道,标志人类首次成功造访矮行星。而在2006年1月新视野号探测器就已升空,探测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和位于柯伊柏带的小天体。7月14日,经过近十年的漫长旅行,新视野号近距离飞掠冥王星,前往更遥远的宇宙深处。
尽管新视野号与冥王星的“擦身而过”只有短短二十几个小时,但它目前所传回资料显示的冰盖、雪原、持续的地质活动还有那颗引爆社交网络的“萌王星”心形暗斑,都不断向人类揭示这颗曾经的“第九大行星”的真面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也在每一次化“未知”为“已知”的探寻中被呈现。
12月22日,历经数次波折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11颗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成功回收了一级火箭。这是人类史上首次有火箭在载荷发射到太空后返回了地球。
SpaceX的最终目标,是将运载火箭由一次性使用转变为多次使用,此举将大幅降低航天发射费用,很可能开创航天廉价发射的新时代。
中国加盟TMT项目建设 国际合作助力空间探索
天文探测项目一般造价高昂、技术复杂,到一定规模和量级后,往往非一国所能单独承担。同私人资本介入传统的官方航天领域类似,国家间的合作也将是未来一大趋势。
由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加州10所大学联合体)、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加拿大天文学研究大学协会发起的“30米望远镜”(TMT)项目即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参与建造。一旦建成,将是现有最大光学望远镜集光力的九倍,可用其观测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宇宙区域景象以及宇宙早期形成的星体和星系。
国内主导该合作项目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的几个相关研究所形成一个联盟参加了TMT项目,且是TMT国际天文台(TIO)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如此大型的合作项目,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国际认可。”尽管夏威夷最高法院于本月初因程序性原因撤回了TMT的建设许可,但薛随建强调,虽然项目的建设进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其最终落实不会被阻断。
薛随建指出,中国天文发展要想不被国际上的先进同行甩开,就必须要跟上合作脚步。“而且这样的参与本身也是我国天文大型基础科技设施建设的需求,是对我们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一个非常大的带动和促进。”
从《地心引力》里把美国宇航员接回家的“天宫一号”,到《火星救援》中搭救流浪外星球宇航员的“太阳神”火箭,中国元素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影里的场景会在未来成为现实,空间探索不再烙有某个国家的印记,而是作为全人类的成就铭记史册。
基因编辑屡突破 中国学者成就引热议
2015年,与基因编辑有关的突破频现,掀起分子生物学界一场革命。在《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中,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从过去数年陪跑,今年终于捧得桂冠。
今年2月,英国下议院批准了利用线粒体DNA替换手段治疗线粒体遗传病的疗法。4月,另一种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被用到了人类胚胎上。中山大学的黄军就团队对无法存活的人类胚胎进行实验,编辑了其中能造成β-地中海贫血的缺陷基因。他也因此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之列。
但基因编辑技术也因伦理问题引燃了学界的热烈讨论,这场争辩在12月初举行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上达到高潮。在此次会议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专家作出声明:以“定制婴儿”为目的改变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基因组是“不负责任的”,但不应排除以其他目的在胚胎层面进行基因组编辑的可能性。
正如声明作出的谨慎评价一样,大多数技术都具有“双刃”特性。基因编辑领域的科学研究仍要继续深入,但其操作应在有效监管下进行。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用这项简单却强大的工具造福于自身。
南非发现新人种遗骸 或改变对人类先祖认知
在年底各大科技报刊评选出的重大科技事件榜单上,2015年古人类领域的新发现收获了相当高的“出镜率”。
今年9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南非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前所未知的人类祖先“纳莱迪人”,研究者共发现了属于15具个体的1500块化石。
目前研究者尚不能清楚定义“纳莱迪人”的分类学地位。领导发掘和研究工作的美国古人类学家李·R·伯杰教授认为,“纳莱迪人”可能是第一代人类。但“纳莱迪人”身上的某些能力,如仪式行为能力等,又被认为是后期的类人物种身上才会具有。
尽管如此,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克里斯·斯特林格仍称之为“重大发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也将其定义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化石发现之一。“纳莱迪人”的发现使人类家族树变得更加复杂,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历史,以及人类起源。
2015年,人类在科技进展方面见证了多个“首次”、“终于”,也收获了多个惊喜。2016年,我们还将面临更多的“未知”和“或许”。科学精神未曾湮灭,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也从不会停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