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报道 > 内容

陆军青藏兵站部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关爱基层官兵
发布时间:2017/1/17 16:01:38   作者:佚名   点击:

  中新网西宁1月11日电 (何勇民)素有“天路”之称的青藏线,穿茫茫戈壁,跨巍巍昆仑,越唐古拉山,过藏北草原,横亘世界屋脊,逶迤2000公里。这里人迹罕至、草木不生,冰川陡峭、雪峰绵延。为了驻守在天边边的那群兵,陆军青藏兵站部党委机关与时俱进更新服务基层理念,想方设法满足官兵合理需求,温暖基层官兵的心田。

  基层官兵越是勇于吃苦,越要让他们少吃苦

  隆冬青藏高原,雪花飘零,寒风凛冽。记者来到海拔4600多米的五道梁地区,尽管穿着厚厚的大衣,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走进五道梁兵站的宿舍里却是温暖如春:倒挂金钟、杜鹃花等花卉依然竞相开放。

  兵站领导告诉记者,过去受高原气候影响,兵站营房变成危房,给官兵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在上级机关的帮助下新建了兵站综合楼,使长期困扰官兵的住房、用电、洗澡等难题得到解决。记者看到,综合楼里,学习室、网络室、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暖气片热乎乎的,让人很难相信这是风雪高原。

  该部官兵长年执勤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带。“基层官兵越是勇于吃苦,领导机关越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少吃苦。”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步子向一线迈,工作到一线干,难题在一线解,把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

  “刚当兵时,蔬菜辗转运到兵站,夏天一车烂叶、冬天一车冰碴。”四级军士长冀云生说起吃菜历史感慨万千。青藏线被视为种植禁区,以前官兵一年四季很难吃上新鲜蔬菜。如今,青藏线部队已建成智能温室3座,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200多座,基层单位全部推行营养配餐。

  该部部长张颖宇说,青藏线大的艰苦环境难以改变,但拴心留人的人文环境可以改善。近年来,他们着力解决基层部队住房改造、接入市电、供氧吃水等实际困难,大大改善了高原官兵的工作生活条件。

  青藏线空气氧含量不足内地的一半,活动量稍一大,就会感到头晕脑涨、心跳加速、思维迟缓。当年,不少官兵因为严重缺氧诱发高山疾病,甚至牺牲在雪山冻土。如今,缺氧不再是魔鬼,青藏线官兵吸氧难题基本得到解决,所有兵站客房和官兵床头都配置吸氧装置。几代高原人“吸饱氧”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青藏线“三站”(兵站、泵站、机务站)驻地偏远,官兵购物很不方便。以前,有的官兵到格尔木“大本营”轮休或办事,给战友捎带购物的清单竟然要记好几页纸。部团两级党委机关经过调研决定:依托地方企业实行社会化保障。如今,基层单位定期把所需物品清单发送上网,机关业务部门依据订单分类集中采购。官兵都说,千里青藏线也实现了网购。

  基层官兵越是顾大家,越要帮他们经营好小家

  记者从兵站部有关部门获悉,在上级机关的积极协调下,2016年该部又有5名干部子女进入北京牛栏山中学借读。截至目前,该部已有34名干部子女在牛栏山中学和西安重点中学借读。

  青藏高原严重缺氧和文化落后,导致教育质量落后于内地。有的子女随父母转业回到内地后,学习跟不上。该部依托内地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办学,有效解决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难题。

  “让官兵后顾无忧,就能提高战斗力。”该部政委常东华如是说。青藏线“三站”部队官兵受自然环境和驻地条件影响,即便家属随了军,也只能住在远离丈夫千里之遥的家属院,仍然过着“牛郎织女”式生活。于是,为官兵照顾好“后院”,成了两级党委分外看重的责任。

  “基层官兵越是顾大家,领导机关越要想方设法帮他们经营好小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汽车团党委机关在上线执勤期间,专门成立生活服务小组。大到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小到买米买面换煤气,随时随地为官兵家属提供热忱服务。

  连长李想的儿子刚满半岁被查出先天性缺氧性脑发育不全,当时李想忙于运输执勤无暇顾及妻儿。为了不牵扯丈夫精力和影响工作,妻子周靖独自带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药。团领导得知后,协调联系内地医院知名专家,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周靖支持丈夫建功军营的事迹在青藏线广为传颂,她本人被评为“感动雪线”年度人物。

  该部基层单位特别是“三站”官兵常年驻守“高原孤岛”,找对象成了难题。他们主动搭台办起军地联谊活动,一些官兵通过这种形式找到对象。近年来,该部积极解决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家庭涉法等现实困难,组织优秀官兵夏休冬疗、健康查体和特困官兵救济,激励官兵忠诚守高原、激情干事业。

  基层官兵越是甘于奉献,越要让他们成长成才

  前不久,青藏兵站部“雪线讲坛”如期开讲。从2012年开始,“雪线讲坛”这个被官兵誉为“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的教学形式,逐渐风靡青藏线部队,让官兵充分领略到文化的张力、思想的魅力。

  “基层官兵越是甘于奉献,领导机关越要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该部驻地信息相对闭塞,为满足官兵的求知成才欲望,他们修订完善了《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支持官兵学历升级教育、专业培训和人才表彰奖励,与军地院校实行联合办学,推动部队人力资源与院校教学资源融合。

  李万新入伍到某管线团时,时常望着盘踞高原的管线出神,渴望自己能驾驭这条“高原油龙”。他挤时间学理论钻业务,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编写出版的3部专著,被列为全军统编教材和专业训练教案,12项装备技术革新在全团推广应用,培养技术骨干300余人次。

  青藏线“三站”部队是典型的“高高山上一家人”,周围数百里无人烟。官兵战备执勤之余,除了看电视就是看过期的报刊杂志。“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渴望能与外界互动交流,能获取到新信息。”唐古拉山兵站站长张海彬说。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官兵呼唤多姿多彩的信息网络。

  为此,该部建起了军营网吧,网络联通到所有基层连队,官兵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外面精彩世界。他们还在雪线政工网更新上传影视作品、电子图书及教育资料,通过“网络高速”给官兵送去“文化大餐”。

  据悉,该部注重从关爱官兵成长进步、促进部队建设出发,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广大官兵的能力素质明显增强。近年来,有6名干部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参谋”和“全军爱军精武标兵”,22名干部获作战部队优秀人才奖和岗位津贴,数百名士官被评为优秀士官和士官人才奖,数百名战士拿到各类技能证书。(完)

上一篇:海军院校训练用专业英语处置多艘不明船靠近封锁区
下一篇:101岁抗战老兵去世 曾见证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