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三农 > 内容

专家:我们不能把学生当高级工具培养
发布时间:2017/1/27 17:06:46   作者:佚名   点击:

  傅国亮:我们不能把学生当高级工具培养

  记者 堵力

  “教育的原点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智慧成长。”在近日举办的“好未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暨希望在线教育平台上线发布会”上,教育部第八届国家督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国亮笑谈,现在动不动一个教育局长就能出一个教育思想,一个校长也能出一个教育思想,出现了“教育思想热”或者说“教育思想泛化”的倾向。教育要回归到原点。

  傅国亮认为,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首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科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个定义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精神成长”应当是教育的原点。

  他指出,教育首先是一个德育概念。“如果我们只是关注怎样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他,那么我们还只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工具来培养而不是当作一个人来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再先进一点,开始关注他的能力,我们也只是在把学生当作工具即先进工具培养,也不是当作人在培养。因为能力还是将来从事工作的技术手段。”在傅国亮看来,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只有关注到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学生的精神成长,才触及生命和灵魂。

  “人到这个社会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所学的技能技巧差别并不是太大,但是人的发展差别在哪儿?”傅国亮自问自答,并不仅在于他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而在于他的精神力量,在于他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将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名利等,都是其精神世界的内容和选择。

  傅国亮说到一个省的宣传部长,一次给女儿进行励志教育,讲述当年自己当知青时如何在乡村艰苦奋斗的故事,他以为可以激发女儿向他学习,结果他女儿淡淡地说:“老爸,你们当年是生理之苦,我们现在是心灵之苦!考大学竞争那么激烈,上了大学以后就业那么激烈,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你们有过吗?”

  而智慧成长是教育原点的另一重要构成。傅国亮分享了一个例子:2010年12月在世界经合组织的初中生基本能力测试(PISA)当中,上海学生获得了3个第一。时隔两年,上海学生又获得这项测试的3个第一。当年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美国媒体惊呼这不啻当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然而,2011年11月,《中国青年报》上曾报道,PISA创始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在北大附中座谈时谈到:上海学生获得这3个第一,并不代表上海拥有最好的教育体系。这里便涉及教育原点的第二个构成——智慧的成长。施莱克尔说,一个好的教育体系一定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他的意思是,对一个好的教育体系的评判标准不是你拿了几个第一,而是是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如果上海能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并拿了3个第一,那他认为不仅是成绩的优异,而且构建了一个最好的教育体系。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列了一个表,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的十项比较,从中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按说聪明的孩子就已经很令人羡慕了,但他认为还不够,还要追求智慧的孩子。傅国亮列举了其中几项:第一,聪明的孩子能够知道答案,而智慧的孩子能够提出问题;第二,聪明的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意思,而智慧的孩子有概括抽象东西的能力;第三,聪明孩子能够完成作业,而智慧的孩子会寻找课题;第四,聪明的孩子汲收知识,而智慧的孩子运用知识。在他们的研究当中,区别了聪明和智慧。很显然,“他们强调的是更要培养智慧的学生,或者说更要培养学生的智慧”。

  傅国亮指出,进行了10多年的新课程改革,究竟在改什么?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这种教育的理想、教育的责任,应该成为教育机构的价值取向和评估标准。而对于家长来说,忽略培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智慧成长,而只强调知识速成的学校,是否还要削尖了脑袋“占坑”呢?

上一篇:中学生研制卫星上天 可跟踪拍摄雾霾台风等
下一篇:航天专家谈阿波罗登月:时代早产儿 何日君再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