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这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9月2日中新网电)
八股文入语文教材,其实不必过分放大其负面作用。说到底,今时今日的社会氛围,远非八股取士时可比。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开放性的提升等等,都说明八股文负面影响发挥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担心学生学习八股文,导致僵化思维,无异于痴人说梦。课堂学习有能力也有条件对八股文进行优劣取舍。更何况,互联网时代,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一两本教材、几篇文章。八股文所谓的负影响,几乎难以影响现在的学生。
因此,不妨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八股文入语文教材。就语文学习的现状而言,学生写作能力的不足,一直以来是人们反映的一个教育问题。八股文,其特点就在于格式清楚明了,结构严谨,仅从论述方式上来看,是一种比较好的议论文模式。教材编纂者,考虑吸收一两篇优秀的八股文,也大概是希望通过对八股文本的分析,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毕竟,在现代社会,这种写作能力也是极为必要的。
那种把八股文与所谓的封建倒退联系在一起的看法,既搞错了历史语境,也忽略了八股文自身的文本特点。从某种程度而言,八股文所带来的思想桎梏,并非八股文这种文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当时的管理者,对八股文内容表述的限定以及经典解释的圈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八股文发挥不出其论说的魅力,所言者,也无非从圣人之言到圣人之言,自然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开放。不过,说到底,这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过分圈定八股文内容表述的结果。换言之,如果以八股文的文体,载以开放思想之道,同样也会促进社会风气的开放。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抛上抛下,全取决于使用者而已。
八股文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它的糟粕我们应坚决摒弃。但对于其客观存在,我们却不宜忽视。毕竟,八股文虽是一个时代的负资产,但其中亦不乏包含进步意义的杰出之作。例如这篇选进教材的八股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明代王阳明所作,无论从文本质量以及论说文采上都堪称名篇,而另一篇选入杭州语文教材的八股文《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则包含着一种朴素的以民为本思想。试问,学生们学习这些作品,有何担心?
一言以蔽之,警惕八股文的负面教化作用,不是抵制其进入教材,而是关心今天的课堂如何解读八股文。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八股文进教材的关键。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