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周乾宪)“想创业又怕耽误学业,对许多有志于在校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个很大的阻力。”同济大学毕业生黄剑锋在校期间开始创业,对此深有体会。
时隔近12年,教育部16日首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明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
“这样一来,你若成功,母校为你骄傲;你若失败,母校的怀抱为你敞开。”黄剑锋认为新规给予想创业的大学生非常大的信心和勇气。
近年来,创新创业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然而,创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调查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创业的人群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创业者没有熬过三年。
“创业的年轻人需要‘试错’的机会。一旦创业失败还能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这样可以降低在校创业的机会成本,使学业不再成为创业的隐忧。”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说。
弹性学制也是国际上很多高校常采用的方法。许多欧美高校流行“GapYear(间隔年)”,学生在求学期间可以花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校的相关管理、服务与之完全对接。
但是,也有老师和家长表示担心,大学生休学创业是否是“不务正业”?上大学应该好好学习,想创业等到毕业之后再开始也不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认为,新规并非号召学生都去休学创业,更多的是为保证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权利和机会提供制度保障。
其实,鼓励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举措不断出台的同时,中国政府对于海归创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6年年中以来,中国国务院18部委合力为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清障搭台”,逐步破解“优惠政策享受,落户就学办理,开户融资,知识产权应用,政策限制放开,文化理念融合”等难题。
近期,各地也陆续推出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
以重庆为例,对于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批确定的重点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创业支持资金50万元(人民币,下同);对于确定的优秀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创业支持资金20万元。安徽省对入选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的企业,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创业扶持资助。
此外,一些地方还在不断提高资助力度。以深圳为例,从2016年9月起,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大幅调高,一等资助的标准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二等资助标准从25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三等资助标准从15万元提高到30万元,还增加了特别优秀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的条款。
随着政府持续优化创业环境,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可以期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