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2月20日电 题:雪域高原牧民骑摩托守边关
中新社记者 陈韬彬
十余年前,在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随着摩托车在当地流行,开始多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每天,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遍野,一支数十人的摩托车队总会掠过山岗和草原。
“以前骑马时很慢,现在骑摩托车快多了。”生活在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北麓的牧民石觉塔布就是这支摩托车队的队长,他把骑摩托当成一种乐趣,最喜欢在空旷的草原上飞驰的感觉。
石觉塔布的家乡在昌果乡,平均海拔5300多米。当地牧民世代放牧为生,出门就要翻山越岭,马匹曾是他们唯一的出行工具。如今,几乎家家都有一辆摩托车。
昌果乡是与尼泊尔接壤的边境乡,有105公里的边境线,5条通外山口,常被非法出入境人员当做“跳板”。
2006年2月,石觉塔布和15名农牧民联名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向昌果乡边防派出所提出申请,自愿出资购买摩托车,更好地参与到边境执勤和巡逻。
在此之前,石觉塔布在昌果乡边防派出所护边队已工作三年,因为工作出色,成了护边队的队长。他非常熟悉当地民众的情况,对边境一线的一草一木也了如指掌,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为什么要成立摩托车队呢?事情还要追溯到2005年。当时护边队接到通知,有15人企图偷渡,石觉塔布带领9名护边队员和派出所官兵一起去追,由于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徒步跋涉两天两夜仍一无所获。
“当时大家的情绪很低落,都在琢磨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石觉塔布说,因为这件事护边队员们才有了组建摩托车队的想法。
在此之后,昌果乡的民众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一幕:脸膛黝黑、目光坚毅的石觉塔布作为车队的头车,第一个出发,其他一字排开,每一辆摩托车前都插着一面巴掌大小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飞扬,一条条由车辙碾出的小路,蜿蜒在草原和荒芜的山梁上。
摩托车有多快?石觉塔布会说,“一天就可以转遍好几个山口,这么多年,它就像我的兄弟一样”。
如今,这支摩托车队已发展到70多人。
十余年如一日,寒来暑往,石觉塔布将他的身影留在了茫茫的雪山之中,将他的汗水挥洒在巡逻路上。面对家人,他总有道不尽的酸楚。
石觉塔布说告诉记者,自己刚加入联防队时,是昌果乡有名的单身汉,但在派出所帮助下,娶了媳妇,开了商店,修建了新房子,不仅有了梦寐以求的摩托车,还买上了小汽车。但他一工作起来就忘了家。
有一次,石觉塔布在外执勤,妻子感冒患病在床,没能第一时间赶回来照顾她。有人说,石觉塔布坚守岗位,值得学习;但也有人说照顾不好妻儿,不是合格的丈夫。“当时心里很难受,想退出”。石觉塔布说。
然而,当妻子白玛得知这些议论后,她只是平静地告诉石觉塔布,“我嫁给你,就是因为你的认真,你不仅是为祖国守卫边防,更是为我和孩子守卫家乡。”石觉塔布转过身,擦拭着泛红的眼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