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内容

两会综述:中国脱贫“世界纪录”是怎么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7/3/5 17:37:15   作者:佚名   点击: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中国脱贫“世界纪录”是怎么炼成的?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刘旭 郭晓莹

  “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国贫困人口正以每年1000多万人的速度减少,令海外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

  全国两会期间,众多来自脱贫攻坚战“战场”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揭秘脱贫“世界纪录”背后的故事。

资料图 大山褶皱里的脱贫“战役”。 张远 摄 资料图 大山褶皱里的脱贫“战役”。 张远 摄

  “扭转脑壳”

  为减少贫困,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据官方数据,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但完全依赖政府力量并非长久之计。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罗朝阳的话说,“坐着等政府拨款不行,只有自助才有出路。”

  来自湖北山区的英山县温泉镇万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也表示,要脱贫致富,第一步就是让农民“扭转脑壳”,意识到脱贫致富是自己的事。在她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负债50多万元的贫困村“华丽转身”为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生态文明新村。

资料图 养猪场。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资料图 养猪场。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产业支撑

  在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看来,脱贫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支撑。

  “农民要真正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所在。”湖北省建始县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说。这位把武陵山区最贫困的山村建成全省脱贫攻坚“样板”的基层代表告诉中新社记者,政府应对帮扶贫困村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建立稳定关系,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目前中国靠搬迁扶贫的很多,很多是糊涂搬迁,这不行。”罗朝阳也直言,脱贫必须与产业结合,让村民出来以后有工作、有收入,“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罗朝阳举例说,新立村搞易地搬迁扶贫时,就结合当地水资源不足、农作物收成不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圣女果和芒果种植两大产业,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为村民带来收入。

  靠办产业脱贫致富的例子不止一个。河南省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徐德全表示,村里和大企业合作,建起养猪场、屠宰场、面粉厂,“让农民背后有工厂、有企业”,每个月能赚3000元至5000元。

  “秘密武器”

  打赢脱贫这场“硬仗”,有勇有谋还需有工具。大数据就是脱贫攻坚的“秘密武器”。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告诉记者,大数据能真实、准确、科学地评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状况和扶贫项目效益,为制定科学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他透露,中国贫困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深的贵州省自“大数据精准扶贫云系统”上线以来,已实现对623万贫困人口、9000个贫困村、934个贫困乡镇、66个贫困县和有扶贫开发任务地区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这让他们的心气一下就上来了”。

  目前中国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要使这些生活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中之贫”人口摆脱贫困,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

  眼下,让王金初头疼的事一是交通不便,高铁、高速公路缺乏,农民走不出去、农产品运不出去;二是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还不够。她建议,今后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扶贫重点工程,培养“造血”功能。

  中国官方对此亦有清醒认识。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苏国霞日前表示,今后将鼓励、支持和带动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脱贫,继续加大力度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生态保护扶贫,确保完成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等任务。(完)

上一篇:易纲:中国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绝不打货币战
下一篇:傅莹:中国应在2020年完成民法典编纂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