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邢台3月6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孙瑞超)“一根丝线是由16根蚕丝合成的。一般刺绣时,把丝线分成4份就能做活儿,但是绣人物的脸部表情时,为了绣出脸部细微的效果,就要分丝线。这如发丝般的丝线,我能把它分成32份,最高曾经分到48份,这手艺需要一个静字。我之所以痴迷刺绣50年,就是想不叫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丢了。”邢台市桥西区69岁老人李海珍说。
鱼跃龙门、喜鹊报喜、富贵牡丹,一幅幅日常见到的图画,被69岁的李海珍老人绣得活灵活现。老人酷爱刺绣,痴迷其道50年,她熟悉百余种刺绣针法,凭借着出神入化的针法,惟妙惟肖的作品,老人被评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当记者走进老人那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时,顿时被眼前的刺绣作品惊呆了。小小的屋子内,容纳了近40幅刺绣,其中一幅《女红》刺绣格外吸人眼球。一棵长满红叶的枫树下,绾着发髻,身着蓝装的女子坐在凳子上做女红。从刺绣左侧走到右侧,大褂的颜色,由浅蓝变为深蓝,再由深蓝变为浅蓝,枫叶的颜色也出现渐变。
“这幅作品是利用不同的针法和丝线的走势,根据光线的折射原理绣出来的。”李海珍老人说,一般作品用十几种针法就能行,这幅作品她用了近三十种针法。刺绣上的大褂,纹理清晰,看似只绣了一针,其实用了近千针,来达到只绣一针的效果。
就是凭借这幅作品,李海珍老人被评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在刺绣方面称得上大师的,邢台仅有李海珍一人。
邻居陈林强告诉记者,老人的肖像画绣得最好了,和照相机拍出来的没什么两样。每一幅作品老人都是用心去做的,就单单刺绣时那分线的耐心,就没几个人能做到。
记者尝试了一下,一根丝线分成2份后,再想分,力度大,丝线就断了,力度小,丝线就变毛了。当记者沉住气,在想继续分时,已是满头大汗,心浮气躁无法继续了。
这时,却见老人轻轻拿起一根丝线,手指轻捻,左手轻轻转动,右手往上抽,丝线就被分成两份,如此循环,一根蚕丝已分为十几份。这微细的蚕丝,感觉稍一用力,它就会崩断。
“这一根丝线是由16根蚕丝合成的。我能将丝线分成32份,材质好的丝线我还分过48份呢。”李海珍老人说。
老人信手拿起一根丝线,线头捏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间,不露出线头。然后右手拿针,把针头划过两指间的缝隙,再拿出来的针,已经穿好线了。
“我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学刺绣,无论是手工绣、机器绣、电脑绣都会,光刺绣的针法我就会百种。其实,学刺绣就必须静心,现在能静下心来学习刺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不能丢啊,我痴迷刺绣50年,就是想叫更多的人喜爱刺绣,把这门文化传承出去。”李海珍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