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交的“标配”,其中搭载的“朋友圈”功能更以超越传统博客、微博的兼容性和操作方便的简易性的优势,成了互联网时代大家日常沟通交流、记录心事的“车马邮件”。
随着智能手机的开放,军人也在关注自己的“朋友圈”。作为身份有别于普通人的特殊用户,他们对“朋友圈”的使用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近日,陆军第1集团军某部对官兵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拒绝沉默,“朋友圈”里“见字如面”
没有周末朋友聚会,少了承欢父母膝下,官兵们依旧能在“朋友圈”里融入亲友们的生活。“‘朋友圈’现在算是不在身边的亲友了解我和部队的重要窗口吧。”上士方星星的观点在调查中较有代表性。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官兵在休息时间看手机时都会刷一刷“朋友圈”。规定的休息时间里,下士胡乃尧经常在“朋友圈”里和亲朋好友、战友领导热情互动。在相对封闭的军营中,“朋友圈”缓解了客观环境造成的信息流通闭塞滞后问题,使官兵产生和亲友“见字如面”的心理感受。
点开上等兵黄伟龙的“朋友圈”,“目测今晚第二岗,呜呜……”“帮厨,就意味着口水流干……”内容丰富多彩。和普通人一样,基层官兵也喜欢在“朋友圈”里描摹、提炼、总结自己的工作生活。近半数官兵的“朋友圈”多用于记录自己的心情,另一半的官兵更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好文。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官兵们很少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的照片,更习惯于简洁的文字记录。他们的“朋友圈”里没有房价讨论、少了灯红酒绿,超过四分之三的官兵更关注与部队建设发展相关的军事、时政类新闻和军队政策解读文章,尤其是部队发展的消息,或是军改过程中待遇调整等问题。当然这并不能代表官兵不希望了解亲友的生活动态或社会生活等其他方面,但在军队改革已经启动并在未来会持续深化影响官兵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对军队建设的特别关注势必会在官兵“朋友圈”中保持较高的热度和曝光度。
“乌云”走开,只愿交往“清风徐来”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更新,开始支持“朋友圈”功能。自此以后,个人情绪、鸡汤软文、微商广告等一大批信息涌入大家的视野。不过,七成多的官兵还是觉得自己的“朋友圈”里多是和亲朋、战友间的沟通交流,情感干净而纯粹。所以,绝大多数官兵表示不会在“朋友圈”里屏蔽任何人。中士唐敏的观点得到不少官兵认同:朋友圈本身就是自我表达情绪的地方,遮遮掩掩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愿意说,就不介意别人看。
因此,“朋友圈”就成为官兵发布心情、展示生活状态的一个窗口。而当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甚至政委的头像都开始出现在官兵“朋友圈”里时,“朋友圈”不自觉地就成为半个“思想骨干”。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官兵会把有感而发或吐吐槽的情绪“小疙瘩”发布到“朋友圈”里。不过,上等兵小吴也提到:“每次看到来自教导员的评论,我都有点紧张”。还有官兵称,有时在“朋友圈”里随意吐吐槽,都会让领导以为他们有心事,所以不敢畅所欲言。因此,“朋友圈”确实能成为思想教育的另一块阵地,但也要留给官兵思绪“放飞”的空间,切不可矫枉过正,让他们在使用“朋友圈”时多了谨慎,少了随心。
然而,仍有近三成的官兵认为“朋友圈”开始成了无所不包的“大杂烩”:朋友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杂,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从别处转来的内容多,来自身边的内容少;展现的内容变了味,五花八门的广告营销、检验朋友的集赞活动等“功利”内容让人不胜其烦。李志强是一名基层连队文书,白天忙碌于命令的上传下达,晚上才会拿出手机刷一刷,放松一天的心情,但“朋友圈”里的集赞、投票行为却让他很是苦恼,“就像看网页时遇到弹窗广告一样,虽然你可以选择跳过关闭,但每翻一页它就会跑出来干扰你一下,有一种被强迫观看的不爽。”李志强自认对“朋友圈”的要求不高,只想在每天那不多的闲暇时光,能和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感受朋友间交往“清风徐来”般的情谊。
走进圈子,还需“吾日三省吾身”
沟通便利,却也加剧信息泛滥;分享心情,却也增添曝光烦恼。就像硬币的两面,“朋友圈”方便了朋友间的交流,但也并非没有“注意事项”。
对于军人来说,最敏感的声音莫过于哨音,最醒目的字眼莫过于“保密”。调查中,99%的官兵表示自己没有在“朋友圈”里发布涉及军事秘密的内容,但仍有1%的官兵看到有人晒军装照或带有运动轨迹的图片。这说明部队管理者还需不断强化保密意识教育,让官兵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避免通过“朋友圈”失泄密。
除了安全保密,对“朋友圈”里发布的内容也需提高鉴别能力。毕竟,“朋友圈”的背后是信息量浩如烟海的互联网,网络大大降低了舆论参与的门槛。人人可发布信息,于此同时信息也会被迅速传递到每个角落。调查显示,面对“朋友圈”里发布的涉军敏感信息,七成以上的官兵能保持清醒头脑不看不信不传,但也有一些官兵存有“随便看看,不转发就行”的猎奇心态。
指导员李成杰对军事新媒体比较感兴趣,有机会就会刷一刷他关注的军媒公众号的文章。尽管在“对‘朋友圈’里大家转发的军媒公众号文章怎么看”的调查中,90%的官兵认为“很好”或者“还行”,但作为剩下10%中的一员,李成杰也提出中肯的建议:希望这些文章能更如实地反映基层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通过华丽的设计包装反复“炒冷饭”。
团政治处主任张永光担忧的则是“朋友圈”带来的官兵学习能力退化问题。在他看来,虽然“朋友圈”提供了官兵关注的各种新鲜资讯,但其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的特点使各种信息被切割成细小的片断,让完整的表达、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容易造成官兵认识受影响、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肖志超 李雪峰)
上一篇:“十二五”全军投入11亿元重点扶持“菜篮子”工程
下一篇:中国?y_?QoNò] g5700多万 军报谈“老兵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