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4月2日电 题:中国百家木工坊联动呼吁关爱“星星的孩子”
中新网记者 钟旖
一把锉刀、一块木头,或在公园田野、或在商铺广场……2日,中国数千木工爱好者们做着同一件事,为“星星的孩子”挖一把木勺,呼吁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给予更多关注。
“星星的孩子”(简称星儿)特指患有自闭症的儿童。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当前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200万。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以近20万的速度增长。中国星儿们的生存困境已不容忽视。所幸,来自民间的“鼓与呼”形成了巨大合力,正推动更多人注意到星儿的存在。
图为重庆造物空间内,市民正在做勺子。 钟旖 摄当天,来自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百家木工坊联合发起了“一人一勺”“爱星”公益大行动,百家木工坊为爱心市民开放数千免费名额,倡议市民用手工做一把满载爱心的勺子,身体力行关注星儿。
“从2016年3月起,全国木作人作为自发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团体发起了‘一人一勺’百勺公益展活动。初衷是征集手艺人亲手制作的木勺进行公益巡展,引起大家对星儿的关注。”34岁的林丝婉是“一人一勺”活动发起人,从2015年起开始接触木工。在玩木工时,木友的家庭里有自闭症儿童,让她萌生了“为星儿做点什么”的念头。“我们开始募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木作勺子,仅仅2个月时间,就收到了百余个,它们都带着手作的温度。”
林丝婉告诉记者,经过一年时间发展,“一人一勺”百勺公益展已去到“北上广”、杭州、长沙、南宁等多个城市,巡展活动也由最初简单的展览功能拓展为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木作体验和科普活动。
图为上海玩木尚志木艺工坊,市民展示成果。 受访者供图 摄据了解,巡展去到每一个城市,都主要采取和当地木工房与自闭症公益机构合作的形式。来自民间的志愿者们活跃在文创艺术区、木工房、商场、图书馆和自闭症康复学校里,为推广木作体验和了解关爱自闭症儿童讯息不懈努力着,每场巡展都会吸引当地数千市民观展。林丝婉说,“只要多一个人看展,就多了一个关注者。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在上海玩木尚志木艺工坊里,近20位市民在听完自闭症儿童科普知识后,第一次做起了勺子。来自上海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张艳南选择做一把“爱心勺”,“曾经我看过一部泰国的自闭症公益广告,所以对这个群体有一些了解,我想用‘爱心勺’传递我的爱心”。
“我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始于‘一人一勺’公益展览,此次为热心公益的市民免费开放木作活动,是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星儿的行动中。”玩木尚志木艺工坊总经理李艺说,为感谢社会人士对星儿的付出,“一人一勺”公益组委会还将与各大木工坊一道为每位木作参与者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还有我们爱着你。”这句寄语来自辽宁盘锦市的管今禹。在该市觉乐草堂里,他认真地打磨着未成型的勺子,整整2个多小时没有停歇。
“期待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激发更多人认识自闭症,并用行动给予星儿帮助。”在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里,木工爱好者朱泽与十多名志愿者一道,为初次尝试木作的市民提供技术指导。“在看到‘一人一勺’公益展览之前,我对这个群体一无所知”,朱泽说,中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让其感到吃惊,未来他会更加主动地为星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一人一勺’公益展在南宁巡展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社会各界会开始关注到他们,并为他们创造一个理解、包容的成长环境。”广西南宁意+工坊负责人黄教说。
“在我身边,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自闭症儿童。当我知道他们的存在后,我很乐意为他们做点什么。”来自台湾桃园的室内设计师李玫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参与“一人一勺”活动,她花费12个小时做了一把木勺子。“星儿是孤独的,他们需要大人长期的陪伴。我也是一个母亲,所以我特别能理解星儿妈妈们的辛苦,希望她们能得到更多帮扶。”
“目前,公众对自闭症的认知远远不够。我认为,这是由于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能尽早发现或勇敢面对,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在重庆造物空间内,参与勺子木作的市民热情高涨。造物空间联合创始人王成刚告诉记者,他也是从2016年开始关注星儿群体。“目前国内、国际医疗人员还没有找到它的病因,希望通过温暖传递,让更多的童人业态商家出现,搭建起服务星儿的教育、康复桥梁。同时社会也需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星儿创造生长空间。”
“公益是没有边界的,这场活动集结了全国数千木工爱好者的热心。我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对星儿的关注不会停止。”林丝婉说,“一人一勺”公益活动将继续开展,期待“未来用千勺展、万勺展,让大家关注到星儿,并为他们创造宽容、尊重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