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塘铁桥路,某楼盘围挡上“百年名校”的促销广告。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在学区房热之前,我国曾经经历了一段“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的择校乱象时期。当时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现象比比皆是,相对于以分择校、以房择校,人民群众对这类“择校”更加痛恨。然而随着教育部门下大力气推进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按户籍、学区走,杜绝“以钱择校”“以权择校”后,学区房热在近五六年的中国异常火爆,这种现象曾促使教育部门推出多点划片、名校集团化办学政策,但依旧难以扼制房价的上涨。
教育是推动代际间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都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不同阶层合理流动的最重要手段,而我国当前有钱阶层通过购买学区房择校,显然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笔者认为:要想化解学区房热,进一步为解决我国“择校”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势家庭集中问题,提出长效解决方案,应该从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入手,以实现财政政策同教育政策配套改革推进。
教育经济学统计结果显示,教育资源在硬件办学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最为关键的是软件资源,主要是教师和同伴效应(Peer effect)。好的学校往往是良师和优生集中的地方,而这两项资源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都部分可控,因此教育财政改革应该以此为落脚点。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
通过工资薪酬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流动。长期以来,我国重视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而忽视了对教师、教育技术、教学思想理念等教育软件资源的投入。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看,人员经费支出在经费支出总量中的比重偏低,高校毕业生除了在北京等个别大城市为了解决户口而从事教师职业,许多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都不高,一些地方的普通学校根本招聘不到好老师,优质学校教师又不愿流动到薄弱学校,这是教师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基本均衡的最根本问题。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增加更多针对义务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中教师工资保障的职责。一方面,要在提高中小学阶段教师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保障教师地位;另一方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教师薪酬和绩效工资体系,可以将教师定期流动作为教师工资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工资奖金级别认定的关键因素。
第二,公开透明教师流动信息。
完善教师管理信息,建立优秀教师流动公示制度。当前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面启用,今后还需要通过教师信息指标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教师资源配置信息公示制度,为优质教师资源合理流动提供信息支撑,让人民群众知晓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学区内优质教师资源是相对均衡的,这样房价与教育资源的紧密程度就会降低,房价将还原其本来面目,更多体现为区位和楼盘本身的价值。
第三,开展阶段性公开招生制度。
为了缓解优质学校不足,一些地方有规划地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强校、弱校联合办学。在很多学区都出现了强校所办分校周围的房价快速上涨的趋势,如果政府能够明确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优质校建分校将在全区或跨区全市公开招生,通过公开透明的测试来招收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高中阶段学校也应该在全市公开招生,避免教育强区由于高中校资源优势而传导到义务教育阶段。
第四,用预算管理倒逼政府教育决策行为。
一是全国出台生均预算支出标准的指导意见。财政应该守住生均支出标准的最低底线,在保障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办学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学校教育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有效约束政府分配教育资源的权力,倒逼政府决策行为模式,使每所中小学依据办学规模和适龄学生数预测,依据法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人、财、物等办学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是将校际间资源配置均等化作为预算经费拨款的绩效指标。今后要尽量发挥教育部学籍信息系统的作用,考核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应该依据学校的实际在校学生人数为基础,将校际间生均师资配置、人员和公用经费配置作为中央对不同地区转移支付和预算经费绩效拨款的依据。
三是加快推动实施义务教育中期财政规划。财政部在2015年已经编制过义务教育中期财政规划。笔者认为,通过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资金的合理安排,增加薄弱学校在教育财政拨款中所占份额,有效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以平准化各学校间的教学质量,缩小校际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差距。
第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教育政策应该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同时,进一步启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日程,逐步开放社会组织办学的通道,举办真正的义务教育阶段非营利民办学校。政府也可以政府购买服务、多种类型的公私合作模式、开展教育融资租赁等形式,有效化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基金,接受企业公司、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对公办或民办学校的捐赠,捐赠者可以指定接受捐赠的公办或民办学校,以增加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或为学生提供资助。
第六,为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围提供经费保障。
信息化时代正在从多个维度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影响。随着宽带、云计算、数字设备和软件的广泛应用,发展先进教育技术所需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然而,当前的教育经费支出模式,还难以适应教育技术发展和数字化学习时代对教育财政投入策略改革的要求。为了鼓励在线技术的应用和适应未来,建议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所选择的在线教育提供商,通过建立筛选机制,对办学质量好和办学效益高的供应商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所带来的“择校”困境。
(张绘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