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按照“核心在党组织,关键在激发活力,载体在发展产业,目标在实现脱贫”的总体思路,制定出台《万山区推行“党组织+”党建扶贫模式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明确用2至3年时间,实施以“入股分红+村级积累+管理报酬”为模式的集体经济覆盖工程,推动了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其中,敖寨乡中华山村探索的“党组织+622”模式,是万山区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批示的缩影,成为万山区在产业脱贫征程中的“样板”。
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自我“造血”,中华山村“两委”领办成立了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将全村1500亩土地按每年800元进行流转,并返租给合作社统一托管。通过整合财政、扶贫、水利、挂帮单位等部门项目资金,利用“精扶贷”撬动全额贴息资金,建立了厂房、烘干房、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并把15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量化折股到合作社作为该村172户贫困户的股金。村“两委”选择发展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黑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产业,优先考虑贫困户和租地农民进入合作社务工,形成了“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敖寨乡中华山村把贫困户当发展产业的“合伙人”,使大多数贫困户享受到分红股金、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积极性。万山区瞄准全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推行“区委常委联系群众‘1+5’工作制度”“乡镇一把手蹲点制度”“驻村干部‘四个转’工作模式”,实现区乡村三级联动扶贫工作格局,探索推行“三色”任务派遣单制度,激发干部在发展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中的内生动力。在实施产业脱贫过程中,不断涌现了“党组织+龙头企业”“党组织+电子商务”“党组织+产业园区”“党组织+精品旅游”等脱贫模式。截止目前,全区共有8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覆盖47个村。
为了让贫困户真正享受政策“红利”,中华山村创新推行了 “622”分配机制,即资金分红时,将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村级积累,20%用于村干部等管理人员报酬。该村主任毛照新针对“622”利润分配机制估算了一笔粗账:按现有50万棒食用菌计算,总产量预计50万顿,年产值达280万元,除去各项开资及成本,纯利润约为100万元。按60%计算每户年均分红约3488元,按20%计算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可达20万元,再按20%计算20万元可作为村干部等管理人员的报酬。
敖寨乡中华山村成功将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民,使九成以上贫困户从“负人”变成“富人”,这种利润分配机制既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基本保障,又激发了村干部等管理人员的创业激情,还劈开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蹊径,自2016年以来,敖寨乡中华山村的“622”利润分配机制在该乡普遍推广。万山区以资源优势为突破口,以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为重点,在全区各乡(镇、街道)推广九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引进广州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年出栏15万头的生猪仔猪养殖基地,并以生猪代养模式在全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动员贫困户投入扶贫资金入股,按照“622”利润分配机制进行分红,实现增收。该机制被谢桥街道龙门坳村、茶店街道梅花村、鱼塘乡金盆村、大坪乡瓮岩村、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道乡锁溪村、下溪乡瓦田村等17个村(社区)中复制运用,催生了村(社区)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激活了全区脱贫攻坚“一池春水”。(杨义汪 金婉秋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