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队员即将着陆。王富强摄
高空伞降,向极限要战斗力
——第13集团军某旅高原山岳丛林地伞降训练目击
一场大雨,让6月的滇东高原处于薄雾笼罩之中,显得更加苍茫神秘。上午8时许,身处密林的第13集团军某旅特战队员全副武装,等待登机命令。这一天,他们将挑战高原山岳丛林地高空伞降。
“地面风速约4米/秒,高空风速约15米/秒,地面能见度约400米,气象条件较差,伞降风险等级高……”地面气象台向指挥所报告。
“在特种兵眼中,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就是要在挑战极限、超越极限中提高战斗力!”旅参谋长黎登贵的话斩钉截铁。
直升机呼啸升空,强劲的气流吹得机身有些颠簸。从1500米的高空俯瞰,高压线密布,遍地丛林,着陆场如棋子般大小,在密林间若隐若现……
“复杂气象条件下,要在这样的着陆场安全着陆,绝对是挑战极限!”有着400多次伞降经验的四级军士长邓鹏知道,高原山岳丛林地伞降,高空风力大、风向多变,空中操作难度大,一不小心便会造成空中两伞相插;着陆地域陌生狭窄,丛林茂密,偏差一点就会飞出着陆场陷入密林……
“嘀嘀嘀……”到达预定空域,红色警示灯连续闪烁,伞降投放员发出指令:“10秒准备!”
“跳!”一声令下,8名特战队员依次跳出机舱,高空强劲的气流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队员袁加春刚刚跳出机舱便遇到了险情,突变的气流使他加速下降,眼看就要撞上前一名战友。危急关头,他舒展全身让身体受力面积达到最大,右手下压向右转身,与战友擦肩而过。好险!
“高度500米,达到最低安全开伞高度!”地面指挥部传来警告。近千米的自由落体运动后,率先出舱的邓鹏终于在浓雾中发现了着陆场。朵朵伞花相继绽放,凭借开伞后精巧的空中操作,特战队员全部安全精准着陆。
“没有这样的极限挑战,永远不可能在恶劣的气象和地理条件下实现一招制敌。”该旅三营营长崔向东感叹,虽然训练中出现了几次空中险情,但此次极限训练,突破了战斗力瓶颈,探索总结出了多项高原山岳丛林地伞降战法。
记者在该旅训练计划表上看到,年初至今,他们已完成20余个高难课目训练,其中雨雾天气特种射击、夜间陌生地域渗透作战、昼夜连贯实弹综合演练等高难课目就占了一半。
■李 江 本报特约记者 周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