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军近影。邹乾岚摄
“军人,就该走在战争前面”
——海南省军区作训处处长蒋勇军谋打赢之道
主人公小传:蒋勇军,海南省军区作训处处长,先后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参谋”“参谋训练尖子”,被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参谋”“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荣获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屏息,凝视。
站在巨幅地图前,海南省军区作训处处长蒋勇军的一双眸子像雷达一样快速扫描。高山、岛礁、丘陵……此刻,这些南国边陲的一草一木,纷纷立体呈现在他眼前。
最新军情纷至沓来!他闻令而动,从容判断,快速摆动红蓝队标。原本静止的地图,顿起“硝烟”……
这是蒋勇军组织的一次寻常军情研判。戍守南海前哨18载,他目光如炬,始终守望着祖国的这片神圣国土。
“能战方可止战,忧战必先研战”
那年,时任海南省军区作训处副处长的蒋勇军,凝视海图,脑海蹦出了一连串问号:未来我们可能面临哪些威胁?潜在对手可能是谁?该如何应对……
行动!马上行动!他一次次组织协调,深入实地调研。不久,由他牵头的“某海上方向权益斗争问题研究”出现在省军区党委案头,引起高度关注。
“能战方可止战,忧战必先研战。”蒋勇军始终坚定一个信念:“真正的战斗,应该打响在战争开始之前;军人,就该走在战争前面。”
这些年来,每年他都要选定一个战斗力建设课题研究攻关,已先后领衔完成了20多个重大课题,多次获得全军军事科研成果奖。
一次,蒋勇军赴陆军指挥学院培训。学院开设国际安全战略讨论课,面对热点频出的国际形势,蒋勇军敏锐捕捉到一条在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消息:某西方国家组建网络部队的工作即将完成。
脚下风云起,忧患催征急。他决定推翻原先准备的课堂发言材料,对这一事件进行剖析。
蒋勇军从网军组建讲起,条分缕析,讲述电子对抗、特战渗透等信息化时代新型军事力量建设。
发言立即引起轰动。随后,蒋勇军走上了学院讲台,成了临时“客座教授”,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问题》专题讲座,受到学员欢迎。
渊智达洞,累学之功。蒋勇军的办公室,犹如一个小型军事图书库,他常年保持一个习惯:无论多忙,始终坚持每天写工作心得。
今年1月,中美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
重担又一次落在蒋勇军身上——他具体负责协调中美两军实兵分队救援行动。
演练如期打响。空中,铁翼飞旋,机降救援分队召之即至;海上,编组运送伤病员,有序登上救生艇……中军帐内,蒋勇军冷静落实指挥员决策,依据事前制订的行动规范手册,精确协调部队行动,出色完成任务。
“精彩!”雷鸣般的掌声从百余名中美将校军官中响起。
一个月后,一本由蒋勇军组织撰写的《中美联演资料汇编》被省军区列为教材,下发部队。
临海观澜,他目光中的那团火忧患如炬——
善谋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实质是担当
晨曦,帆影点点,船只穿梭往来。站在东瑁洲岛海防连哨楼上,蒋勇军抬目远望。
“现在使用的雷达侦察系统,看得准望得远,观测到的情报还能上传至后方指挥所。”他告诉记者,之前“天涯哨兵”执勤的主要装备还是高倍望远镜,观察距离仅仅数海里。
海防前哨“鸟枪换炮”这一历史变迁,折射出的是海南军警民联防联管体系的建立。
几年前,海南省军区党委未雨绸缪,提出建立军警民联防联管体系。而要把这一体系构想变成现实,挑战可想而知。
如何走好这步棋?蒋勇军深知:当今海防安全与过去相比,范围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海防的职能、内涵、难度以及岛屿防卫任务,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肩负重任的蒋勇军在心中暗自鼓劲。
顶烈日,下海岛。深入调研之后,蒋勇军向省军区党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恢复或新建环岛沿岸数十座海防民兵哨所,建立完善海上、岛屿、纵深多层次侦察情报网络体系……
新思路带来新速度。海南岛西部某海域,一座座高高的民兵哨所瞭望塔,拔地而起。
硬件平台解决了,“软件”的问题又摆在官兵面前:由于职能所限等因素,驻岛军警民的侦察、警戒、通信保障自成体系,情报信息各自为政。
军警民联防联管,必须打通“信息壁垒”!蒋勇军向上级建议:整合军地资源,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信息资源共享和动员机制。
随后的事实证明这条建议极具前瞻性——
去年9月,海南省军区军警民联演拉开帷幕。
指挥机构全新设置,情报信息专网联通,改变了以往地方代表当“看客”,军队自唱“独角戏”的局面,军警民指挥实现有效联动。
为形成军警民整体联动长效机制,蒋勇军随后牵头制订《重要目标军警民联防暨防恐反特联合指挥机制》。在省军区党委推动下,海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将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市县政府和驻岛部队。
善谋的核心是创新,一名参谋没有创新意识,就难以当好领导的“智囊”。瞄准部队转型建设,这些年蒋勇军屡出“好点子”——
党委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练兵的新路,他提出组建网上指挥对抗系统,率先在省军区系统实现网上练兵;
面对联演联训协调难度大、容易走过场的问题,他带着参谋“穿针引线”,搭建起能随时联合组织训练和联合演练的联演联训平台……
“蒋勇军有团长和处长的任职经历,他知道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哪。”提起蒋勇军,省军区领导赞赏有加。
衔枚疾行,他目光中的那团火喷薄不息——
决策再好,落实不了就是“楼台望月”
这一刻,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实弹射击还考不考?泥泞的山路在视线中渐渐模糊,整装待发的火炮分队,默默等候考核员的号令。
“要不先考室内课目吧?”有人建议:暴风雨中组织火炮实弹射击考核,风险难控,万一出了安全事故不好办。
“打起仗来我们还能选择天气吗?”作为“主考官”,蒋勇军令旗一挥,火炮车队冲进雨幕……
“打仗需要硬碰硬的勇气,更需要实打实的能力。”蒋勇军目光犀利:“能力从哪里来?平时训练磨砺是唯一途径。决策再好,落实不了就是‘楼台望月’。”
夜训曾是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瓶颈”。省军区党委决定,赋予某海防团夜训试点任务,攻克这一难题。蒋勇军打起背包来到这个团,连续半个多月铆在夜训场。
构建夜间侦察监视体系,强化夜间指挥控制,提高夜间火力打击精度……看到问题逐个破解,部队夜训有了新路,蒋勇军面露笑容:“党委决策部署是‘最初一公里’,我们的责任就是扫清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各种路障。”
胸怀这份使命,蒋勇军一次又一次冲锋在前。
去年5月,一项重大任务不期而至。
他带着官兵,把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夜以继日反复推演,光是预案计划,就修改了10多次。最终,整个行动与预想方案高度吻合,很好地实现了党委的决心意图。
“上山的挑夫比游客走得快,因为他肩上有担子。”对蒋勇军来说,落实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状态。
常人难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有一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选住房,别人喜欢挑楼层、挑采光度,他看重的却是房子与办公室的距离。原本离办公楼500多米的公寓,蒋勇军嫌远,换成现在这套离办公楼只有30米的房子。
争分夺秒抓工作,让蒋勇军在每个岗位都留下了闪光的足印:当作训参谋,他通宵达旦苦练“六会”本领,被评为“全军优秀参谋人才”;当团长,他狠抓实战化训练,亲自带队勘察重要目标工事构筑和阵地布设,一年多时间,把一个训练基础薄弱的单位带成了“军事训练一级团”……
“这是一片多么美丽的蓝色国土啊!”漫步海湾,蒋勇军感慨地对记者说:“每次来这里散步,我都会想起古人的一句话: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驻守‘蓝色国门’,我们守土有责,务必守土知责,更应守土尽责。”
落日余晖下,他眸子里分明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本报记者 石瑞宁 特约记者 李华敏 石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