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在头上飞,炸点在身边炸;“红军”万人千车刚刚开始机动,“蓝军”卫星侦察、电子干扰、化学袭击、远程火力打击就紧跟而来;开辟和通过通路时,“红蓝”双方在阵地前沿反复争夺,战斗陷入胶着……
这是第16集团军某师在内蒙古某草原进行实兵演习的真实场景。笔者不由感慨:采访过多场演习,这种险到极致的演习还是头一遭看到。
以往搞演习,实兵对抗与实弹检验分开进行,是“两张皮”。而实际作战中,指挥员决心、部队行动、打击目标是一个整体。人为把实兵与实弹分开,练兵效益会“打折扣”。这次,军区、集团军在设计和导调演习时,把实兵对抗与实弹检验融到一起,全程实兵对抗、全程实弹检验、全程战损裁决、全程抢救抢修,“四个全程”逼着“红蓝”双方在真实敌情威胁下,真刀真枪练打仗。
这一变化,使演习全程在“枪林弹雨”中进行,“战场”上炮声震天、硝烟弥漫。
某高地,现场指导演习的第16集团军副军长安卫平,举着望远镜密切注视着“战场”,生怕漏过每个细节。
“临近年终岁尾,又逢军队改革即将启幕,还在演习中加难设险,不担心出情况吗?”演习间隙,笔者问道。“说不担心那是假的,但我相信只要逐级落实责任,演习任务完全可以安全顺利完成。”安卫平答道,随即话锋一转,“部队能打胜仗是对改革最大的支持和拥护,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一门心思练打仗。”
战场态势瞬息万变,“红军”左翼攻击群刚刚突入“蓝军”阵地,数辆“蓝军”装甲车就从纵深阵地飞驰来援。面对“蓝军”迅猛的反冲击行动,“红军”指挥员果断命令炮兵群实施火力打击。侦察目标、测定速度、标定诸元……炮兵群迅速反应,指挥员立即下达射击口令,却未见炮弹破膛而出。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真打实弹。”安卫平告诉笔者,把实兵和实弹结合起来的秘诀就是,进入情况实兵对抗、退出情况实弹检验。从指挥员下达射击口令,到真正实施打击,会有一段时间间隔,以确保安全。
果然,只见“蓝军”装甲车快速驶离目标区域,末端导调员在装甲车刚刚驶过的位置做好标记后,也快速撤出。约3分钟后,火炮怒吼,弹雨准确砸到标识区域。导演部裁决:“红军”火力抗击反冲击行动成功!
导得实才能演得真,执行全程战损裁决的末端导调员,之前经过专业培训,人人有双“火眼金睛”。一名火箭筒副手战术动作不合理被判“重伤”,整个战斗小组失去战斗力;步兵与坦克协同动作不好,致使两台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毁”……每个被“裁”下来的官兵都心服口服。
“打仗”难免有“伤亡”,抢救抢修伴全程。刚在战斗中被炸得冒烟的坦克、装甲车,瞬间成了抢修组的实修目标。随着吊车吊臂伸展,抢修地域内机器轰鸣、焊花四溅,数台“轻损”装备重新投入战斗。
一场演习“伤亡”千余人,不仅考验了战场救护能力,导演部还创新招法,把“阵亡”人员、治愈后的“伤员”共800余人,打乱建制补充到各攻击群队,演练兵员补充课题,牵引兵员分配以及新增补兵员教育、管理、临战训练等动作。
“四个全程”贯穿始终,使演习更像打仗,磨砺锻炼部队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按实战要求设置的千余靶标,到整个演习结束还有数十个没被发现或摧毁;战场抢修时,开拖车的修理工竟然把故障装备拖向敌阵地;前送弹药、后送伤员的运输车,在火力威胁下横向运动,成了“蓝军”的靶子……
“实兵演习有阶段,练兵备战无穷期。”复盘讲评,师长付先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将以这些问题为牵引,做好演习下篇文章,持续提高部队战斗力。”(张旭航 邹秋月 詹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