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成都锦水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李斯模先生
七月的成都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秀色风流,绿叶葱葱。空气清晰湿润的城市被绿色环抱,各种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婀娜娇媚,冷艳妖娆,万种风情。文明的城都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各式各样高大林立的大厦也是成都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在美如画的成都无遐品尝各式各样的火锅和那回锅肉、蒜泥白肉、凉拌猪耳、甜水面等等美食,因为成都的美食大多了。更没好好欣赏成都美景和帅哥美女的靓丽,因为有人将美景、美食和成都的帅哥美女归 纳为“三美”,似乎从这“三美”入手,就能了解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了解这里的休闲文化。我们真是被邵仲节和李斯模两位大师的锦水书画院所吸引的如痴如醉, 真是让人赏不够、品不完之美、之秀,之心旷神怡呀!坐落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洞庭楼阁里的锦水书画院,悬挂在画廊里的邵老牡丹画和李斯模及他们院里书画 师们的书画真的高雅大气,很有品位,十分的美不胜收。
书画家李斯模先生以他敏锐和聪明才智及勤奋努力,其作品自然顺应时代的需要,成了山水画创新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系列突破传统、构思巧妙、画面简 捷、笔墨洗练,真是山雄水阔、清秀峻险。他把兼具南北山水之雄与秀的蜀中山水作为绘画母语,兼融北派的雄奇、阳刚之风,显现出一派壮丽、清幽、雅逸的格 调,构铸的蜀山画派让国内画坛耳目一新。
李斯模先生笔下的蜀中山水明显保持了其师主要画风,画面选材构图大胆,突破传统,取消三远取景法,把富有抽象意识的笔墨表现出来;在借鉴印象派对色的处理 方式上,大胆揉合进中国传统的笔墨各式,再进行新的创作;把雄奇、秀逸、幽深、雅逸的风景融汇在变幻莫测的蜀中山水之中,营造出了隽永、秀美、幽深的意 境,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美感;并根据对蜀中山川内美神韵的感悟,演变出自己的一套笔墨程式和艺术语言,以表达审美心增色;同时借鉴西画强调光影的特 点,并融入画中,旨在改变传统中国画只进阴阳(在灰调中的明暗),不得明暗(在阳光下的明暗)的画法。在画面中,李斯模还特别强调用苍劲的笔法画出物体 (山石、房屋、舟人等)的质感,以突出物体的特质和美感,极具现代审美情趣。李斯模笔下的钢笔画也极具特色,既具有西画素描的写实手法,又有国画的构图方 式及意境,别有一番趣味。比如作品《峨眉道上》,整幅画大半的位置表现峨山的冷杉重重叠叠、错落有致,深深浅浅、远近相衬;右下部崖边一排铁皮屋顶的小房 和一弯石板小径相连,游人并排拾阶而行;树干下部数笔水墨一抹,数点浓墨相破,笔墨不多但稳住了画面。树梢上部来几笔淡淡水墨花青,随远山走势一扫而过, 增强了画面的深远感。画作所表现出的深邃美景让观者轻松愉悦地到峨山深林中游览了一番。从画面上看,画家非常巧妙地抓住地域特点和富有情趣的生活小景,同 样表现出生动的大峨山来,同时也说明李斯模先生在师法造化上下了功夫,立意构图上独具匠心以及他驾驭素材的高妙和表述技法的娴熟。另外,作品《秋泉》画面 主要部分表现的是已被秋霞点染而披上红装的杂树。树荫下横着一座廊桥,桥下一涧秋水,水浅露石,山涧两边岩石为岸,这是画面的下部。画面的上部,远山略施 淡淡水墨花青画出,留白的部分便是山泉细瀑。桥上岸边仨俩倩影悠然览景。眼观画面是一派秋高气爽、心旷神怡的视觉感受,犹如吟唱了一首抒情诗,聆听了一曲 轻音乐。
李斯模先生不仅以写意山水画见长,写意花鸟画也画得不错。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书法也别具一格,尤其是隶篆,极富有个性。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能将传统的真、草、隶、篆融为一炉,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是很有趣的。
上一篇:文心画舍主人薛喜梅
下一篇:王小贤山水画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