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综合发展 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发布时间:2016/1/14 23:23:54 作者:林峻森 点击:
本站 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抓好基层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观念、新论述和涉及到基层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基层发展实际来学习,并学以致用,推动基层发展。二是加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发展党内民主、公开党务政务、规范村规民约等;搭建传递平台,探索建立党员议事厅、设置基层问政台、召开民情恳谈会等;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探索建立村务党务发言人制度、党政联席制度、党员旁听制度等。三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把党员队伍建设、各项服务活动开展等建在网格上;提升组织化程序,实现党员干部联系到个人、服务到个人;彰显个性化特色,发放便民联系卡、建立生活服务圈等。四是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法治建设,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要以依法用权、依法办事、依法服务为准则,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筑牢堡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村快速发展
基层教育、交通、卫生、养老、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公共财政要加大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力度,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农村实际,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加大农村公路、水利、饮水、电力、通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做好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结合农村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种
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引导群众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脱贫致富,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引导群众建立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建立生态养殖场。帮助群众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生态化种养等现代农业模式。二是技术进村,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参观学习等方式组织种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葡萄、桃、梨等多种水果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猪、牛、羊、鸡等养殖技术、疾病预防、养殖环境等方面知识。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四是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加强引导和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充分调动返乡人员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失地农民解决创业就业问题。五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探索“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务工等渠道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结合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入挖掘农村农业资源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吃、住、行、娱、游、购农家乐,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均衡发展。一是加大帮扶投资力度,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和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对乡村旅游进行高水平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经济收入。三是把种养殖基地建成科普教育基地,与农业观光、果园采摘、农耕体验等旅游方式相结合,发展农事体验区和科普教育区,为科普教育提供条件。四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发展乡村旅游要尊重农村发展规律,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结合乡村旅游的特色,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结合乡村产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不要把发展乡村旅游变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五是抓好文化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要与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融合在一起,加大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意识。六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餐饮、住宿、卫生、公共安全等监督管理,确保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安全、健康发展。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
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成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二是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改造工程,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实现村容村貌优美整洁。同时,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院落的保护。三是引导群众自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格局。大力整治河道卫生,改善水质环境,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生活、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四是构建生活服务圈。发放便民卡,为群众提供医、食、住、行、文化、教育等各项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五是加强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倡导家庭和谐、邻里团结、乡风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
(中共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 林峻森)
上一篇:实行财政资金规范化管理 严查严处公款私用
下一篇:依靠群众 长抓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