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雕刻创业时光
——记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喜松砚雕厂厂长张洪国
□记者李广友
“这是‘紫袍金带’,纯天然形成,金色和紫色石带完美结合,颜色鲜艳神奇;这是‘木纹石’,有上亿年的历史;这是‘黄金裹玉’,金黄色的石皮内裹淡青色的石肉,沧桑、自然,典型的核桃纹体现了松花石的鲜明特点……”
说话的人叫张洪国,是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喜松砚雕厂的厂长。他高高的个子,身材魁伟,脸上挂满了和善的笑容。平时不善言谈,但只要说起松花石,他立马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在他的讲解下,一块块石头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在阳光下展示着独特魅力。
生长在江源的张洪国,从小对松花石情有独钟。
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到江边捡石头,看到心仪的石头就用衣服包回来,全然不在意把衣服弄脏弄破。
现在身边人只要谈起张洪国,都少不了说到他和石头的故事,还有的干脆笑称他为“石痴”。
石能定心,能“解冷解热解肚饥,解愁解闷解烦忧”。“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要一看到石头,我的心情就沉静下来,什么烦心事都会忘记。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就来看看石头,之后就能睡得很香。”张洪国说。
张洪国捡的石头堆满了房间。“当年咱也认识不上去,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弄这些破石头有什么用?打扫卫生时碍事,垫道还硌脚,趁他不注意,我们就偷偷地给他往出扔。”现在家人回忆起往事,都有些后悔不迭。
2008年,张洪国他从事业单位辞职后,开了一家奇石馆,走出了创业第一步。
“放着好好的正式工作不干,净玩石头,没出息。”旁人冷嘲热讽,家人也不支持。
2009年,江源区举办了第一届松花石文化旅游节,松花石这个当年被清朝用于制作“御砚’石种才广为人知。
松花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私人定制、增值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需要更多个性化、针对性的石雕制品。
张洪国抓住机遇,2010年,他在奇石馆的基础上,借钱投资建设了喜松砚雕厂,进一步升级了自己的创业梦。
“我喜欢松花石,对石雕也有一定研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创出一番天地!”在父母和爱人最后一次劝说时,他斩钉截铁道。
话虽如此,但砚雕厂建成后,几个月都卖不出一块石头,张洪国当时急火攻心,病倒在推销产品的路上。
“当初家人都反对你创业,要是失败了,你不怕吗?”记者问。
“心中有梦,手中有活,脚下终会有路。”张洪国坚定地说。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当张洪国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京一位客户一次性买了几万元钱的松花石产品,这让张洪国又重燃希望,坚定了在砚雕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张洪国是个肯于钻研的人。石雕机器操作、故障排除,制作图纸,设计样式,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他每一项都认真学习,直到弄懂弄通为止。
张洪国请来了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傅海龙先生做艺术设计,还从浙江东阳、福建、辽宁等地高薪聘请了高级雕刻师。
在雕砚时,张洪国亲自参与其中,把紫袍绿带和金包玉等松花石料的星点和色彩容入设计当中去,力求精益求精,使得每件作品都那么浑然天成。
张洪国说,每块石头,都是一幅画卷,需要发挥想象力,才能在石头中看到大千世界。“很多人发现不了石头的美,就是因为他被本身的审美意识所局限。石头以丑为美,丑到极致,就是美到极致。”
经过几年的积累,由于技艺了得,加之服务态度好、讲诚信,张洪国的砚雕生意渐旺。如今,喜松砚雕厂在当地赫赫有名。
通过松花石,张洪国结识了许多同道中人,共同切磋技艺,畅谈发展之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韩国人尹全熙,从此打开了松花石出口之门。
如今,他的产品远销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他的喜松砚雕厂也被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先进企业”。
为了做好外贸生意,他强迫自己学习英语、韩语和日语,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现在能用这三门外语自如地进行生意上的交流。
张洪国在通往长白山旅游的必经线路上设了两个松花石销售点,并和各大旅行社合作,宣传推介他的松花石产品。
石雕做得风生水起,张洪国又把目光投向了木雕工艺。
一走进他的店内,我们便被琥珀木、浪木制成的古色古香的木雕所吸引,有吉祥物造型、茶台、手串、佛珠、花几等,在这其中陈设着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小摆件。里面是石雕作品,墙壁上的橱柜里是各种天然的长白奇石。
在张洪国眼里,这上千件石头、石雕和木雕,就是上千幅画卷。他还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有“林海松涛”、“金鸡报晓”、“松江荡水”、“天人合一”、“夜明珠”……
随着对松花石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个强烈的夙愿在张洪国的心中升腾:今后,他将尽最大努力,做一个松花石文化的播火人,让更多的人喜欢大清国宝——松花御砚,让更多的人了解厚重的中国赏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