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有这样一位“老铁”,正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着企业,“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位“老铁”不是别人,正是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310国道华渭项目调度任怀贵,一位在基层一线工作了30余载即将退休的老铁道兵,大家都习惯地尊称他为“老铁”。
在工地上待了大半辈子的“老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住过帐篷、睡过板房,修过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干过的每一项工程,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他都如数家珍。他平时总爱“教育”我们,“你们是传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的下一代”,“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精气神”,“不要怕吃苦”。大家常常问“老铁”,当时的铁道兵苦不苦、累不累?他总是一本正经地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修大路走小路,路路畅通,舍小家为大家,四海为家,是昔日的铁道兵和如今的铁建人的本分。”说完他又拿起了背包,一头扎进工地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别看“老铁”马上就要退休了,可他却有着比年轻人还精神抖擞。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工地上奔波的他,总是给人一种风风火火的印象。在工地,他主要负责现场机械调配和各作业班组间的施工组织生产安排。“他每天都是最早一个来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工地的,七八月份连续40度的高温天气,他拿起草帽,背起那特有的军绿色铁皮水壶,在工地一待就是一整天,生怕机械运转不畅造成工期延误,就是下雨天停工他也要到工地看一下才能放心。”这是现场工人和技术员对他的评价。
“从五月初项目上场开始清表以来,‘老铁’的脚步已经遍及全线各个角落,他将全线每一个桩号都熟记于心,不用拿出图纸,他都能将每一个桩位、结构物的尺寸倒背如流。”同住一屋的老李如是说。“从起点到终点有七公里多,最少的时候有五六个个队伍在同时施工,“老铁”至少每天要到各施工工点查看两次才能放心。脚上的皮鞋已经磨破了两双,新买的也已经出现了裂纹。”看着天天奔波在一线的“老铁”,有人劝他马上要要退休了,身体要紧,不要这么拼命,只要每天打打电话,遥控指挥指挥就行。对待别人的劝说,他却丝毫没有改变,即使感冒发烧了也要去工地看看各工点是否正常施工、机械设备有没有窝工现象。用他的话来说:“只有去看看,才能放心,晚上才能睡个踏实觉。”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老铁”,身边都是90后的大学生,论知识、论能力,可能他不如年轻人,但是他却有着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老铁”从不让自己闲着,他白天在工地奔波,晚上回来加班写作业、记笔记,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着各种最新的技术规范数据要求和每天的机械使用台班。他常常把他的这些作业本拿出来让年轻的技术干部观摩学习。
朝出两脚露,晚归一身霞。一天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工地,有时因为要连续打梁、灌桩,他常常要加班到深夜,只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有时间打开手机,和在老家的妻子视频拉家常。翻开“老铁”的手机,最近的一张和妻子的合影还是2016年春节回家时拍的。当问起“老铁”想不想家,他说:“这么多年,他早已把工地当成了家,马上就要退休了,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铁”仁怀贵用实际行动捍卫着“铁道兵”的誓言和岗位职责!回首往事,岁月变迁。他只是老铁道兵在310国道华渭项目工地上的一个缩影,是众多“老铁”的一个代表,但是,这些“老铁”们给新一代的铁建人却留下了一笔永恒的财富,那就是——军魂永存!(郝媛媛)
上一篇:用“真诚”和“汗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下一篇:献身教育 园丁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