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新闻媒体聚焦在有着中国经济晴雨表的温州,密集的报道当地企业碰的经营困境与营商环境的恶化,以及地下金融业的血崩,着实让人冒冷汗。
从历史沿革看,温州的经济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当地的发展支柱,民间资本非常活跃,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耀眼明星。几万家小企业给温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温州埋下了发展的后续隐患,小企业污染重,效益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居环境的改善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搬迁或转型,可是这一切都需要资本。
翻开中国经济发展史看,我们会发现向来都是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矛盾博弈中,有中国民营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温州,更是以环境污染作为经济发展代价发展模式。位于温州永嘉瓯北镇双塔路浦西6号楼的居民与好西好教育中心的师生向记者反映说:居民楼后面的永嘉县金宝阀门厂是公共土地上面违建的,这几年永嘉县金宝阀门厂刺耳的机器声与灰尘,让附近居民与好西好教育中心的师生被吵的夜不能寐,衣服晒外面都是工厂里面飘出来的灰,只好每天关门关窗过日子。曾经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没有效果,希望通过新闻媒体唤起大家的注意,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给老百姓一个清净的家园。老百姓在质问:为什么公共土地违建工厂没有部门管?为什么这么污染的工厂被投诉依然还在生产?为什么工厂可以建在居民区? 从前几年温州商人请环保局长到河里游泳的新闻可以看出,人们对环保意识在加强,人们迫切希望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有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用污染环境的代价作为经济发展之路必然是穷途末路。
既生瑜何生亮,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保持人居环境的美好,不单单是温州当地政府的难题,也是整个中国的写照,未来这个话题依然是争论不断,企业转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