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科院报告研究认为,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医疗中心功能、优质教育中心功能、服装建材等商品市场交易中心功能、创业中心功能和旅游中心功能这五方面。
北京社科院相关课题组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北京市应尽快剥离五大非首都功能,将更多的市直机关东移通州,以提升通州“副中心”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缓解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压力。
“所谓非首都功能,指的是城市的一般功能,甚至连城市的一般功能都算不上,它们不体现首都特点,也不发挥首都的功能和作用。”北京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杨松表示,北京作为全国超大型城市,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不合理的聚集,这些非首都功能与首都功能掺杂在一起,“要疏解和剥离这些非首都功能十分困难,成本也十分惊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联合发布了《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和《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4-2015》三份报告,均就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出建议。
北京市社科院报告研究认为,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医疗中心功能、优质教育中心功能、服装建材等商品市场交易中心功能、创业中心功能和旅游中心功能这五方面。
以医疗中心功能为例,全国三甲医院793所,北京占了50所,各大医院就医人群中,80%以上为外来人口,每天在北京看病的外来人口高达80万~100万人,严重加剧了北京“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
杨松认为,北京需要准确地把握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定位,明确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单和责任清单,在破解“城市病”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疏解与稳定、高端和低端、治标和治本等关系。
针对疏解和剥离非首都功能难的问题,杨松表示,应建立全市统一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及补偿机制。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完善人口调控、产业优化、交通缓堵、大气污染防控等治理措施。
北京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介绍,从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综合评分来看,排在前六的区县分别是西城区、东城区、延庆县、平谷区、怀柔区和门头沟区。
“可以看到,排名前六的区县有四个都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个。”施昌奎说,由于大气环境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公共问题,生态涵养区凭借其相对较好的大气质量使得四个区县进入前六名。但是,城市发展新区由于集中了众多人口和产业而显得公共服务发展不足,成为全市公共服务的“短板”,仍未对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形成显著的吸引作用。
“因此,有必要将更多的市直机关东移通州,以提升通州‘副中心’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缓解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压力。”施昌奎说。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4-2015》同时表示,带有排斥性的人口“管控”政策不可取,而利用经济规律,调控外来人口的结构分布应当是缓解人口问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