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评万里长城消失近3成:长城保护处严重亏欠状态
发布时间:2015/6/30 20:39:51   作者:佚名   点击: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记者日前在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调查显示,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

  或许应该承认,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线性文化遗产”的长城,确实在客观上面临许多非常现实而特殊的保护难度。数据显示,“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其中,明长城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且“大部分地处偏远”。因此,在“风雨侵蚀、人为破坏”下,长城保存状况总体堪忧,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并不让人十分意外。

  然而,更须承认的是,身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万里长城,在2006年我国《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的情况下,今天依然面临“近3成已消失”的破败局面,仍是令人痛心疾首、难以接受。

  这样下去“万里长城”也许会只剩下“千里长城”。如此痛心的“长城之殇”所以会产生,除了确实客观存在的种种保护难度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显然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乏对万里长城的全面有效保护,相关的保护措施并不真正到位。这正像媒体报道指出的,“由于缺乏执法者,缺乏具体细则,《长城保护条例》仍处于一纸空文的状态”。

  具体来看,目前我们的长城保护几乎在所有关键的环节,都处于一种严重“亏欠”的状态。如“缺钱”——“长城经过的张家口市几乎全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确实无力出资维修和保护长城”;“缺人”——如长城沿线的“抚宁县文物部门在编人员只有9人,不可能仅靠这些人员完成巡查全县142.5公里长城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围绕究竟应“怎样去全面保护长城”等一些根本的方向性问题,目前我们同样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划设计和普遍共识,比如,对于长城保护究竟是“段落保护还是全程保护”、“原始保持还是‘整旧如旧’”、“开发保护还是继续‘养在深闺’”?

  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这种长城保护的“亏欠”状态,并严格落实相关的保护责任,长城的全面有效保护,只能是继续沦为“一纸空文”,而“万里长城”不断残破乃至“消失”的趋势,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转。

  □张贵峰(职员)

上一篇:百名香港大学生陕西拜谒轩辕黄帝陵
下一篇:150枚民国银元被盗:价值达10万余元 嫌疑人被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