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聚焦 > 内容

评论:老存折难兑付折射契约精神缺失
发布时间:2014/8/4 0:19:36   作者:佚名   点击:

  一张父亲遗留下的1000元定期存单,让平山县陈家峪村的陈兰平大爷奔波了8年也没有取出来。陈兰平身患残疾,生活贫困,走路一瘸一拐,记性也越来越不好,但他仍然在为这张存单到处奔波。对陈兰平来说,这张存单一方面可以部分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成了一个难解的心结:明明盖着公章的存单,怎么信用社就不认了呢?( 7月31日《燕赵晚报》)

  “老存折难兑付”成为行业通病。其间的原因很多,比如因为银行机构的拆并,或者囿于存款时间太长,相应的账务留底保管不善难以查实等等。拿着老存折的人,绝大多数都落得“无处可取”的结局。于是“为什么老存折无处兑现”,便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的技术限制,确实难以避免“无底可查”的状况。不过,一个基本事实是,这种问题并不是储户的过错,而是银行自身的管理和运作体系所致,有没有详细的账务,做没有做登记,都跟储户没有关系,至于能否找到相应的存根,也不是储户的责任。存折作为一种合同要约,是双方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基本依据,储户能够拿出“合同”,另一方就必须依约而履行,绝没有不承认的道理。老存折难兑付的本质,还是契约精神的缺失。用老存折取款在国外确实不是难题,因为在诸多以信为本的国家,法治和征信体系的健全,可以让失信的银行背负极大的代价,使他们对每个用户的权益都极为重视,不敢把自己的责任转嫁给顾客。诸多事实说明,能否兑现确实取决于是否具有契约精神,是否具有诚信底线。比如与老存折兑付难极为相似的,还有借据兑现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色借条”,因为兑现难而引发舆论声讨。具体处理上,各地也不尽相同,比如江门人梁伟诗在祖屋中找到一张67年前游击队借白米60斤的“游击队借条”,蓬江区民政局就对其一次性奖励2万元。与“红色借条”不同的是,老存折有头有主,在查证上不存在困难。没有得到兑付,表面上是银行服务不到位,本质上还是缺少契约精神。长期的垄断经营,各种霸王条款之下,储户的利益就难以获得真正的保障。除了应出台统一的政策依据,以对此现象进行有效规范之外,关键还得打破行业垄断的格局,以市场化激活充分的竞争。随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优化,储户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以更充分竞争的市场,来完善缺失的契约精神。(堂吉伟德)

上一篇:评论: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
下一篇:男子称医院有炸弹给8万就说出具体位置 获刑N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