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民在赵登禹将军雕塑前留影。
一尊铜制的被炸坏了的怀表雕塑,将历史定格在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的那一悲壮时刻;朴素的军装,坚毅的眼神,浮雕展现着赵登禹将军的一身正气。昨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佟麟阁赵登禹雕塑落成仪式在西城区赵登禹路举行。
佟麟阁将军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此次西城区制作的位于佟麟阁路上的纪念雕塑,在创作形式上表现了一只被炸坏了的怀表,怀表中的日期和时间永远停留在了1937年7月28日这一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的时刻。
该雕塑以铸铜为主要材料,两端雕刻两尊麒麟,借“铜”、“麟”二字来表达对佟麟阁将军的怀念之情。整个雕塑高1.937米,链子为77个铜环组成,寓意为:1937年7月7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赵登禹将军自日军入侵以来至卢沟桥事变牺牲,曾率部多次成功抗击日寇侵略。
此次落成的纪念赵登禹将军英雄事迹的主题浮雕位于赵登禹路,以北京第35中学的围墙为依托。分为三个浮雕,左一以卢沟桥为图;中间以赵登禹将军当年照片为图;右图以赵登禹将军“为国家扶正气”、“孝思维则”题字为图。
■ 回忆
赵登禹给年幼子女买军装
昨天上午,赵登禹的女儿、长孙等后人都来到现场,缅怀赵登禹将军。
赵登禹孙子忆及爷爷忠孝两全
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今年81岁,坐着轮椅来到现场,谈起父亲,她说:“父亲走时很年轻,才39岁”,当时赵学芬才3岁,自己心目中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直爽、忠于职守的人。
赵登禹的长孙赵瑞明说,自己并未见过爷爷,只是从父辈们口中了解爷爷的事。“他是一个很忠孝的人,这种孝不仅仅是对家庭,更是对国家。”
赵瑞明说,他听说爷爷在子女只有三四岁时,就给他们买了军装,“那时我们国家遭受了很多侵略,我想他的用意是要让子女从小习武,时刻不忘抵御外侮。”
后人给区委书记写信提议建雕塑
原启长老人的父亲原逢是29军教官团的教官,他也是设立雕塑的倡议者。
据原启长整理的资料,北京共有三条道路是用抗战英烈的名字来命名的。1946年9月,当时北平市政府将市内三条道路分别命名为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
到“文革”初期,“张自忠路”被改为“工农兵大街”,“赵登禹路”被改为“中华路”,“佟麟阁路”被改为“四新路”。
1972年整顿地名时,三条路改为“地安门东大街”、“白塔寺东街”、“民族宫南街”。1984年,三条街的路名恢复。
原启长说,上世纪80年代时,赵登禹路口的路牌,曾被人拿去卖废品。他介绍,为让大家对赵登禹将军的事迹更了解,他去年给西城区区委书记写信建议,希望在这条路上建浮雕,后建议得到批复。
采写/新京报记者 马力 通讯员 曹蕾
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