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30日宣布,在中国的首个独家中成药OTC(非处方药)产品上市,意味着正式进军中成药市场。业内认为,外资医药企业涉足中药,有助于其在华扩渠道、增收入,但相比之下,本土药企在携手“洋品牌”后,“走出去”依旧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进军中成药是发展自主保健业务的重要战略。”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为表示。
事实上,外资医药企业涉足中药领域并非个案,2014年德国拜耳以36亿元收购中国民营制药公司滇虹药业的所有股份,后者主要生产皮肤科OTC和用以治疗各类妇科疾病的传统中草药产品,2013年销售额为1.23亿欧元。
不过这一举动之所以被业内关注,主要是在面临处方药的专利悬崖和激烈竞争下,外资医药企业更看中本土OTC产品和成熟的销售渠道,从而进一步做大市场,拉动利润。
而本土产品借助外企“走出去”却没那么容易。辅仁药业董事长朱文臣告诉记者,从之前的行情看,中国药企登陆东南亚市场基本没有问题,可是在美国、欧洲等地区就比较困难,一方面是患者用药习惯,另一方面是行业标准。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欧医药贸易额达到332亿美元,其中药品制剂贸易额为93.5亿美元,但对欧盟出口额仅为4.5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开拓国际市场是有机会的,但考虑到各国对中药标准的认定以及市场接受度不同,“走出去”依然有门槛,需要进一步和当地市场进行沟通,减少阻碍。(记者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