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商业味太浓,北京什刹海、南锣鼓巷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的消息,引起社会普通关注,令人唏嘘。其实,落选之事早有端倪。今年2月5日,本版曾刊发报道《南锣鼓巷的三个尴尬》,对南锣鼓巷过度开发,游胡同变成了逛买卖街,周边胡同文化遗迹多未开放等现象提出批评。
什刹海、南锣鼓巷,历史上这些地方原是居住区,过多的商业开发,未能让这些地方得到原汁原味儿的保护,没能反映出其原有的价值特性和历史定位。时值《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1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要追问:10年来,老城的破坏为何变本加厉?商业化为何停不下来?老城保护必须以过度开发为代价吗?
修建详规10年未编制
2005年5月1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10年来,条例实施的情况如何?
今年5月开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前门大街、南池子、玉河、南锣鼓巷、什刹海、大栅栏、琉璃厂等地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实地检查。
检查发现,当年以市场化开发带动危改的破坏性势头得到了遏制,在今年4月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皇城保护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入选,而名声在外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因商业开发过度,未能得到原汁原味儿的保护而落选。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对由于保护管理工作不力,致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受到破坏、已经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将撤销其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称号。
检查组指出,北京的旧城保护和改造,主要采取自下而上推动具体项目带动保护的方式进行,虽然实现了由开发主导向政府主导、由“大拆大建”向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模式的转变,但还没有跳出以商业开发就地平衡成本的改造模式,导致南锣鼓巷、什刹海等地区商业性开发程度高,但功能和人口却未能得到有效疏解。
据统计,目前在旧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内,居住在平房区的常住人口不少于30万人,依然存在违法建设现象频发、安全隐患巨大、基础设施匮乏、交通不便等突出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10年来,条例要求政府应当制定并公布旧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但迄今尚未编制并公布,致使保护工作缺乏具体规划和标准。
旧城保护专家认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更新的过程,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原则是城市肌理不能丢失,传统城市格局不能改变,古建文物不能损毁,城市功能得到改善,居民生活获得提升,但目前北京历史名城的保护利用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走上商业化的不归路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南锣鼓巷列为亚洲25处不得不去游玩的地方。
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的南锣鼓巷,有着74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规划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一: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各色时尚的趣味小店,摩登前卫的青年男女,构成了南锣鼓巷的魅力与风情。据统计,在旅游旺季,南锣鼓巷每天的游客突破10万人次,直逼故宫等著名旅游景区。
南锣鼓巷是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市中心,东西两侧各排列着八条胡同,见证了北京城从元明到清,从民国到现在的历史风云变幻。当年,这里的街街巷巷都挤满了达官显贵,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深宅大院数不胜数,板厂胡同的“僧王府”,后圆恩寺胡同的蒋介石行辕、茅盾故居,菊儿胡同的宏德禅林、荣禄府花园,雨儿胡同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帽儿胡同的婉容故居,秦老胡同的绮园等,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过历史的痕迹。
时光轮回,如今游走在南锣鼓巷里,浓郁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在700多米的胡同两侧,商店一个挨着一个,游客如织。买卖的吆喝声、嘈杂的音乐声、游人的嬉笑声不绝于耳。
记者曾带一位外地朋友到此体验历史文化街区的韵味,没想到逛后她说:“和想象中的不一样,这里只有口味没有韵味,只见食色不见文化,赚了人气丢了精神。”
无论是南锣鼓巷还是什刹海,都开发成了吃喝玩乐商业一条街。除了吃些小吃,买个纪念品,很少有人寻着历史的足迹,体味北京胡同的风情和历史文化韵味。在商业大潮开发的冲击下,这些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街区,沦为世俗的小商品市场集散地。
保护与传承相脱节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就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北京市人大指出,目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未能有机结合起来,只注重了建筑的保护,而没有最大程度地保护历史环境和风貌特色,这也是什刹海、南锣鼓巷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原因。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旧城区历史遗存丰富,必须明确旧城保护与发展的底线。北京市人大建议,应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北京“十三五”规划编制中,明确保护范围、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及整治措施等,确保旧城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将旧城的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调整到适度水平。
此外,目前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资金需求与投入上还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矛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公益性资金,特别是旧城风貌保护、老旧房屋修缮、市政设施改善、人口有效疏解等资金需求巨大。
据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虽然每年政府财政投入10亿元,但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仍然杯水车薪。像什刹海、南锣鼓巷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保障,留住老居民,以使用带动保护,坚决斩断开发、拆迁中潜在的利益链条。
对于旧城的规划和保护,北京市规划委日前表示,2014年制定的《北京市旧城平房区规划管理办法》,已报市政府研究审议。目前正在配合市发改委组织编制“十三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同时还在编制卢沟桥、宛平古城和长辛店老镇等地区保护规划,西城区也在编制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保持历史街区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历史街区才具有生命力。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崇敬,不仅要落实到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本报记者 张景华)
上一篇:85后手绘ghQlbT]?S÷]0WtV 探访核实每条老街巷
下一篇:江隆基诞辰110周年 女儿:父亲留下用之不竭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