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上官云) “对我来说,写作是一个神圣的名字,虽然我并不是以此安身立命。我希望,通过写书来讲述一些善意的故事,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善意。”3日下午,主持人、歌手大冰来北京宣传新书。在提到写作初衷时,他如是说,“作品,就要有人文关怀,而非只是廉价的鸡汤”。
谈新书:记录12个真实的故事
从画师、乐手、主持人,再到酒吧老板,大冰身上有不少“标签”。到了33岁,他又开始写东西,“就是两年前吧,我觉得自己从事过不同职业、去过不同的地方生活,积累下足够的素材,所谓‘水满则溢’,需要一个表达的出口,这时,文字更适合我”。
在大冰的新书《阿弥陀佛么么哒》中,收录了12个真实的故事。其中,描写一个小男孩“越阳”的那篇十分令人感动。文章中,大冰以平实的笔触叙述了一个乖巧且多才多艺的男孩越阳因病辞世、自己助他完成心愿的故事。大冰说,原稿大致有两万八千字,他删了又删,去掉其中的主观部分、去掉一些成语,最后保留下来的,几乎只有原文三分之一,“交稿的时候,编辑觉得像新闻稿,但我觉得,主体就应该放在故事本身”。
“我的前两部书,那种类似《三言二拍》的江湖传奇故事多一些,所以,现在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文风。《阿弥陀佛么么哒》的文章,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纪实文学,更不是小说。”大冰觉得,现在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常常会缺乏一种基本的信任和友好,却似乎天然地多了一些戒备之心,“我的书里就是讲了一些善意的故事,也希望能激发大家内心的善意”。
谈写作:要贴近生活、真实还原
“看大冰的文章容易哭”,是不少读者给出的评价。对于这点,大冰笑着说,自己不会在文章中执着于“煽情”,令大家读后如“醍醐灌顶”,而是把文章写的很随意,“贴着人性来写,让读者自己去解读”。
“沈从文先生提到过,文章可以‘贴着人物去写’,我的理解就是,写作要贴近生活。”大冰说,自己算是一个“性善论”的拥护者,所以,会努力去发现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作品也得有人文关怀,而非廉价的鸡汤”。
说到写作技巧,大冰则连连摇头,“我没受过什么系统的文字培训或技巧训练,只是会把文字写的非常真实,努力还原事件、人物本身”。
其实,在大冰的作品中,尤其前两部作品,插科打诨的东西很多,在他看来,嬉笑怒骂同样可以表现一个严肃的文学主题,“作者写的是时代的故事,就必须用这个时代的语感去讲述,而插科打诨,在现在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一种风格”。
谈“作家”:这是一个神圣的名词
在上一部作品《乖,摸摸头》出版后,有人将大冰划归“畅销书作家”行列。对于“作家”这个头衔,大冰并不是特别认可,“在我心中,‘作家’是一个神圣的名词,我不介意自己是否被文学圈接纳,但我真的只算一个作者,如果非得叫‘作家’,那只能算‘野生作家’”。
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是因为写作并非大冰的职业,他比较喜欢一种“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的生活,去过很多地方。比如他曾在辗转各地的生活中,认识了一些流浪歌手,后来便组织成立了一个乐团“游牧民谣”,希望给这批歌手展示自我的机会。
“别人给我的一些头衔,比如主持人、歌手、作家等等,其实他们是互相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大冰说,只不过可能某一个时期,某一种身份会更加凸显一些,“比如我在旅行中,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就可以支持我以后的创作”。
现在的大冰,除了忙着乐团的工作,也在筹划继续写东西,“我想写一部以自己为原型的小说。也许还会动笔写一些虚构类的作品,但同样会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我会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时间,不会把精力浪费在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冰笑着说,自己平时很少参加一些无聊的饭局,“节约时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