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腐倡廉 > 内容

评论:楼市成交下滑为行业祛除暑热
发布时间:2015/8/9 23:34:12   作者:佚名   点击:

  ◎李宇嘉

  楼市于7月回调在情理之中。从去年的“9·30”新政公布到现在,楼市已经“火”了三个季度。进入7月份以后,由于政策处于“空窗期”,重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抑制了需求,股市震荡中回调后财富效应减退,前期成交量“井喷”式上升也有回调诉求,7、8月份又是楼市的传统淡季,因此7月份楼市开始回调了。

  从CRIC监测的数据看,7月份59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2899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3%。其中,一线城市成交428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0%;二线代表城市成交1920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2%;三、四线代表城市成交跌幅最大,环比降幅达到18%。

  成交量明显回调后,房价和涨幅也开始下调。7月份,尽管百城房价连涨3个月,但涨幅全面收窄。与6月相比,7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减少7个,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减少2个,而7月房价环比下跌城市增加7个,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较上月增加5个。

  一线城市楼市在7月也出现了回调,突出表现就是成交量明显下滑。除北京因近期“通州副中心”效应带动楼市火爆,进而驱动7月成交量环比上涨33%以外,上海、广州和深圳7月成交量环比分别下滑33%、19%和9%。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成交量回调,很大程度上是前期房价暴涨对于需求的透支和抑制。

  7月深圳楼市回调最为明显,在前期房价涨幅过快、需求透支和银行紧缩房贷的冲击下,深圳新房和二手住房成交套数分别下降14.4%和11%,而新房去化率也从4、5月份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80%。

  深圳房价也开始调整,尽管从数据表现看,新房均价环比仍旧上涨10%,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网签滞后的结果。最有代表性的是二手住房价格回调明显,7月份以来,深圳中原地产报价指数连续四周下降,一半以上片区二手住房报价开始下调,特别是宝安北区、南山北区等前期上涨过快的片区。

  但是一线城市楼市的“热度”短期内难以消散。深圳、北京和上海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进入涨幅前十位,其中深圳以环比上涨9.73%、同比上涨25.24%,连续7个月领涨全国,上海以同比上涨5.56%,连续三个月位列同比涨幅的第二位。

  7月份土地市场整体疲软,但结构性分化趋势加剧,首先表现在成交下滑和楼面价回升的分化。受库存高压的影响,今年以来,开发商整体疲于去库存,拿地积极性不足。

  上半年,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环比连续下滑。但是受一线城市溢价率居高不下、二线城市楼面价开始回升的影响,7月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上升了30%。

  同时,尽管土地市场整体疲软,但龙头开发商“加仓”的趋势明显。受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特别是7月份以来,多渠道融资对房企全面开闸,而“托底经济”对于楼市将继续依赖,再加上市场弱势下有利于龙头房企做大做强,7月份龙头房企一改上半年谨慎的态度,频频拿地或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龙头房企拿地更偏向于一线城市。上半年,20家典型房企中有13家在一线城市拿地,合计拿地金额951亿元,占全国拿地总额的53.7%,而土地市场总价和楼面价的前九位均为一线城市。

  7月楼市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区域间的分化出现了新变化,除了传统的一线城市继续被看好以外,浙江楼市在民间资金积淀沉厚、产业转型的带动下开始全面回升。

  其中,杭州房价连续上涨3个月,成交量连续4个月过万套,库存回到15万套下方,创今年库存的最低水平。而房价下跌的重灾区温州,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了24%、库存下降29%。

  但同时,作为经济重镇的东北,今年以来楼市供应过剩、房价下跌的局面难以改观,背后的原因在于重化工产业占主体、产业落后且升级缓慢、收入水平低、人口老龄化且大量流失。

  类似这种区域间的分化,未来或将成为常态。展望三、四季度,即便楼市政策“空窗”,但货币政策宽松依旧、去库存主题不改,“稳增长”对楼市依赖还存在,全国楼市将继续弱势企稳并回升。但由于一线城市前期房价过度上涨、需求过度透支,成交量会明显下滑,房价也会出现调整。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北京全市已清?1.22万地下租客
下一篇:首款以房养老保险产品遇冷 以房养老为何不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