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废旧物资回收
奖励降本增效先进单位
强化物资管控
强化物资管控
本站消息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成贵项目桥梁分部接连做出了许多“抠门”的事。先是挖机、吊车等大型设备被通知,租金整体下降
10%。随后,部分操作特种机械的内部职工被取消固定工资模式,转而实施方量计价,同步被纳入优胜劣汰机制。施工现场钢筋、混凝土等物资被定额、限量供
应,并实施更为严格的计价方式……一时间,争议不断,供应商和基层队伍都紧绷神经。
一边,此起彼伏的劳动竞赛加大人员设备投入,一边,逐渐缩紧的“钱袋子”让很多抱有想法的人望而却步。于是,许多人开始抱怨责任压力大,工作难以开展,但
是这些没能动摇刘宪军成本管控的规划和决心。在他看来:“资金是保证工程持续推进的源头活水,成本也是检验管理水平的重要选项。低价格中标,低利润率施工
是当前整个建筑市场现状,由此带来的风险将由施工单位承担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项目最为艰巨的任务。”
2014年初,还在施工大干开始前,刘宪军就广纳建议,并组织有经验的成本人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投标技术交底,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对工程清单的每一项单价
进行分解,将盈亏情况细化到每一个结构物,每道工序上。他意识到,工程造价60%以上都是材料成本和机械租赁费用,只有控制好这个环节,方能确保成本整体
可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大宗型物资集中采购的原则,项目部研究后一致决定:推进水泥、钢筋等物资拌合站、加工厂直管,实行项目部和工区双重盘点考核机制,
双岗卡控避免责任推诿,利润流失。
当问到这么长的战线,材料是如何管控时,物资部长杜绍成告诉我们:“实现统一采购后,项目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收料、发料上。三个拌合站隶属于三个工区,项
目部都以图纸设计量为标准,进行整体控制。各工区按月上报计划,由物资部统一与局指挥部沟通联系,大宗物资拌合站、加工场都参与管理和监督。根据成本卡控
办法,现在的混凝土、钢材等对下供应到设计需求量的85%,物资部就开始两级核对。对剩余差过大的,项目部将反馈信息,及时提醒。无正当理由增加供应量
的,项目部将采取强制措施。在机械设备的卡控中,项目部严格按照工费承包模式,1万元以上小型设备由项目部提供,1万元以下的小型设备和二三项材料由施工
班组自行承担。
在二号拌合站,站长丁满利拿出一沓厚厚的记录单据告诉我们:“现在的执行模式和之前大不一样,除项目部的统一要求外,拌合站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程序,以此来
规避风险。比如,砂石进场验收中,要求材料员和试验员联合签字。除了查看规格是否合乎要求外,还要逐车进行取样烘干,通过称量前后重量变化,以确定其含水
量,防止供应商做手脚。有时候,一些含水量、含泥量大的砂石料,装在车里停在院子里几天,还是被退了回去。谁说情也没用,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谈到新的管控措施,一工区材料员郭建国感触也颇深:“现在的材料管理细化程度是前所未有。除了定期上报消耗量外,废旧物资的回收都‘锱铢必较’。大型模板
按型号逐一标码堆放,一目了然。被裁解的方木、钢管无法整根回收,要求按米丈量,施工现场的钢筋头也全部回收……连带责任,谁也不敢马虎。下面的工人都叫
苦连天啊,那些随手扔、随手拿的习惯也被慢慢的改掉了。”
2015年5月,拌合站混凝土罐车由月租改为按方量核算后,项目部展开了成本管控的大会战。按照集团公司“两必须一不准”的强制性要求,局成贵铁路项目
33公里管段共设立6个混凝土拌合站,6个钢筋加工场,其中一公司成贵铁路项目部各设立3个。集团公司3个子公司混凝土和钢筋制品交叉使用。在局指物质部
领导的统一协调下,一公司成贵铁路项目部积极与兄弟单位协商洽谈,进一步明确混凝土和钢筋制品单价和计价方式。在原始单据中具体明确使用数量、标号、使用
部位,按照混凝土标号、运输距离分别计量计价,以此规避价格模糊混乱,特别是低价高计的现象。项目部还提出,依据设计方量,规定一个损耗比例。混凝土和钢
材使用超出部分,由施工班组自行承担,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的节约意识。8月,项目部专项成本核算显示,新机制下,项目部各种物资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仅混凝
土就节约资金100余万元。 (鞠义军 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