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人作为嘉庚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为游客宣传嘉庚精神 供图/集美学校委员会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洁清)1949年9月17日,陈嘉庚与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前的合影
二十世纪初叶,在亚洲觉醒的大背景下,海外同胞不顾艰难险阻,在异国他邦寻求国家光明的未来。
这是华侨时代的开始。一部丰富多彩的华侨史,因为一个人的伟大非凡而更具深刻的意义——这个人就是爱国华侨、《南洋商报》创办者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而今,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都已步入耳顺之年。礼貌有节、和善亲切,记者对与陈立人的第一次接触印象颇深。
陈家五代300多位后人如今散布在世界各地,但爷爷的故事烙印至深。在陈立人的印象中,爷爷的话好比圣旨,记忆中他经常来信要新加坡的家人筹款。
“对于爷爷的义举,我们无比尊敬。”陈立人告诉记者。
儿时记忆
常来信要家人筹集捐款 爷爷的义举我们无比尊敬
“1961年8月12日,爷爷过世的时候,我才10岁。那时,爷爷在中国生活,我们在新加坡。”陈立人坦言,“说实话,我对于爷爷生前的事,基本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见过他的照片和信件。”
不过,关于“筹款”的儿时记忆,却始终清晰。
“当时,我们的父辈都在新加坡,爷爷经常来信要他们筹款。我记得,一到周末晚饭后,父亲和姑姑们就在客厅里秘密商量如何帮爷爷筹集捐款。”陈立人印象中,在父辈的耳中,爷爷的话好比圣旨,一声令下,兄弟姐妹们都会急着想办法去筹钱。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属殖民地,真不知道,父辈们是如何将那一笔笔筹款寄到国内来的。
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爱国、爱乡、爱人民,他不仅捐助教育,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捐资修公路、铁路。只要是国家在每一时期所需要的,他都会尽力号召大家去募捐。 “对于爷爷的义举,我们无比尊敬。” 陈立人说。
逃离狮城
登上摩托艇匆忙离开 没来得及与家人告别
在新加坡,陈嘉庚后人过着寻常生活。孙子陈君宝在多家企业担任董事,孙女陈佩仪曾攻读美术专业,长期从事设计师工作。如今,陈家五代300多位后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上一次“大规模”相聚还是在2008年。
陈立人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许多人围绕这段历史拍电影、写小说,其中就包括陈嘉庚先生及家庭的传奇题材。爷爷九死一生的避难生活,比电影还要惊险。
“1941年12月8日凌晨,爷爷在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三楼卧床上,突然听到三声炸弹的爆炸声,看到空中火花四溅。高音警报长鸣,他明白敌人正在轰炸新加坡,对英国的战争已经打响。”对于爷爷的经历,陈立人并不陌生:爷爷当时负责华侨动员会,为各地提供援助。
时至1942年1月31日,英军炸断连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柔佛的大桥。新加坡即将被放弃,由于英国人和重庆政府对他们的安全转移都无能为力,陈嘉庚的支持者只好制订应急计划,一旦日本人进攻新加坡,他们就准备撤离。
2月3日一大早,爷爷和陈贵贱、刘玉水、陈永义四人登上一艘摩托艇,离开新加坡。他急急忙忙出发,连和亲人告别的时间都没有。其实,他原打算等形势更加严峻时才离开,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政府来人登记小摩托艇,假如小艇被征用,一时将无法弄到别的船只。
印尼避难 敌人悬赏一百万盾 要陈嘉庚人头
第二天中午,陈嘉庚一行人抵达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在苏门答腊,爷爷得到华侨的关照。在爪哇,得到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校友的照料。总的说来,没有吃太多的苦头。”陈立人话音一转称,但是敌人千方百计要搜捕他这个中国人,悬赏一百万盾要他的人头。他经受了不少惊吓、紧张,还有精神上的焦虑和思想上的痛苦。
1942年5月15日,陈嘉庚要被护送转移到梭罗一个新的住处。当他们到达火车站的时候,车票已经售完。就在当天晚上,日本人在西爪哇各火车站检查旅客的身份证。
陈嘉庚没有任何可说明身份的证件,要不是随行人员机智迂回,他一定会被日本人扣留。
两天后,刘玉水前来与陈嘉庚一行会合,一道搭乘火车到梭罗。在火车站,日本人随意抽查旅客。因为旅客很多,潮水般涌入站台,混乱中,陈嘉庚再次侥幸地逃脱,没有被日本人抓出来。
多数日子,陈嘉庚主要住在玛琅和巴株,化名李文雪。日本人一直都在追寻他的行踪,但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陈嘉庚。为防在玛琅被查出,陈嘉庚经常往返于玛琅、老王、巴株之间,在这三个城镇中也经常更换住处。
1943年的一天,陈嘉庚碰到了平生少有的紧张时刻。 两个日本军官突然闯进他的住处,要咖啡喝。
当时,陈嘉庚正在房间里看小说《三国演义》。华侨李荣坤告诉日本军官看书的这个人是他叔叔,是个聋子。日本人点点头,然后到客厅讨咖啡喝。李荣坤让一个过来拜访陈嘉庚的年轻人去拿咖啡。
年轻人端着盘子过来,上面放着两杯咖啡。一见那两个日本军官,年轻人手直发抖,咖啡随之溅出来。于是,日本人开始怀疑这个年轻人和李荣坤。幸好李荣坤急中生智,赶忙解释说:“这个年轻人,几个月前在吧城,因为没有向日本人鞠躬,被痛打一顿,所以,一见日本兵就害怕。”日本军官似乎听信了他的话,没再咋呼什么,便离开屋子。
在陈嘉庚匿居的岁月里,发生过许多类似的虎口脱险的故事。
不过,最危难的时期,爷爷有随时为国献身的决心。有段时间,爷爷常感觉到厦门大学校友黄丹季对他的安全十分焦虑,然后他就引用一句中国古话“人生自古谁无死”去开导他。他对黄丹季说:“如果我被日本人抓到了,我就为国捐躯!”
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投降。陈嘉庚喜出望外,决定从玛琅返回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派便衣警察在沿途各火车站护送陈嘉庚。
10月6日,陈嘉庚在吧城登上一架飞往新加坡的飞机,结束了他在爪哇三年半的避难生活。对于黄丹季等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冒死保护他的生命,他无时不存感激之心。在新加坡、重庆等城市,人们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陈嘉庚的安全回归。毛泽东为他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精神传承 作为后人压力多过自豪 子孙骨子埋中国血脉
捐资助学是陈嘉庚广受赞誉的另一大善举,他相继捐建厦门大学、翔安一中等学校。陈嘉庚一生生活简朴,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他一生中向东南亚和中国70多所学校捐资,即便按上世纪80年代的价值计算,总额也达两亿美元。
当问及作为陈嘉庚后人是否很自豪时,陈立人的回答有些让人意外:应该是压力多过自豪。感觉担子不好挑,责任很重!后辈的压力,主要是因为爷爷的为人与处事已达到一个顶峰,无人可以超越。
“我们无法拥有像他那样的实力,但是,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嘉庚先生后人都会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尽绵薄之力。”陈立人身体力行着陈嘉庚精神,他正致力于为厦门华侨博物馆搜集反映海外土生华人的文化、风俗的艺术品。
陈立人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虽然从小在新加坡和英国长大,但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和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作为陈氏家族的第4代,他们应该更亲近中国。陈立人自己一直想让二儿子回中国看看家乡,这个愿望终于在2003年1月2日实现。陈立人原本担心儿子对家乡没兴趣。可是,第一次踏上故土的儿子,却深深地迷恋上了故乡,不仅多待了几天,还表示,“我还要回来!”
“孩子骨子里还是有中国人的血脉,中华文化根植在他的内心深处!”这让陈立人非常骄傲。文/记者 张洁清
上一篇:暑假游客高峰将结束 故宫9月7日起恢复周Ní???
下一篇:11岁男孩举办个人画展:画9年汽车 g1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