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2人在深圳交通违法被查逾期未缴纳罚款,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通讯员 刘明
8月31日,深圳交警发布国内首份行人出行信用报告,3052名市民闯红灯被查后逾期未缴纳罚款,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据悉,不良记录将会影响市民网购、租车、贷款、考驾照,甚至征婚。
交警表示,下一步,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和不配合执法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被拘留、吊证、多次违法的司机和重大交通事故责任人,都将纳入个人或者企业征信系统,并逐步推进与有资质的信用公司的数据共享,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的交通违法征信体系。
罚款赖账才被记录
自今年8月3日以来,深圳交警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整治交通违法的行动,截至8月27日共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25122宗,其中查处行人违法14178宗,非机动车驾驶员违法10944宗,平均每周查处6281宗,平均每天查处1005宗。其中有350人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因同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被查处的25122宗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中,已接受处罚(包括警告、到银行缴纳罚款)共14689宗,接受处罚率为58.47% ,尚未接受处罚10433宗,其中逾期未缴款3052宗,占总数的12.15%。这3052名逾期未缴纳罚款的市民,也成为了深圳行人出行信用报告首批记录的对象。
交警负责人解释,“有市民比较关心闯红灯是否会被简单地纳入征信记录。实际上,只有行政罚款赖账不交,才会根据征信管理条例中的规定纳入芝麻信用分模型和信用报告。”
酒驾飙车将被纳入
“只要逾期不缴纳罚款,哪怕后来补缴,污点已经在了。而这些不良信用记录会向深圳的征信企业开放。”深圳市交警局副局长徐炜说,接下来,交警还会将被拘留、吊证、多次违法的司机和重大交通事故责任人,纳入个人或者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正在研讨如何将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和不配合执法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也纳入进来”。
另外,将对大巴、出租车、泥头车等职业司机进行多维度描述,职业司机的失信行为将直接影响其在深圳的就业。这对事故“老赖”、肇事逃逸、酒后驾驶、飙车、多次违法等违法行为将有极大的约束。并将逐步推进数据共享,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的交通违法征信体系,令失信者寸步难行。
是依法依规还是“便于管理”?
个人交通违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于法是否有据?闯红灯顽疾能否由此得到根治?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策说,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纳入征信系统,增强了交通规则的威慑力,让行人在违规前三思而后行,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然而,也有法律人士认为,不能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而让公民付出与其违法行为不相对称的法律代价,否则是对公民权利的变相侵害。
“广东智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熊仁武说,深圳是具有立法权的城市,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定比政府部门出台文件更符合法律程序。
网络调查还显示,近四成网民认为,闯红灯就会影响买房等人生大事,未免处罚太严重。
对此,深圳市交警局法制科科长李广群回应称,深圳交警纳入征信系统的违法行为人信息属于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公开的信息,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情况纳入诚信档案,促进全社会成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并非无法可依。
“征信系统只是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行为的‘画像’,只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其他机构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因此并非是一种‘处罚’。”李广群说。
对教育程度低者没威慑力?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认为,对于深圳等大城市而言,市民受教育水平不一,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来说,纳入征信系统可能会成为有效的制约方式,而对于未受过类似教育,甚至不懂什么是征信系统的人来说,此举反倒没有处罚金更有威慑力。
受访多位律师也认为,征信业已放开,如今许多民营主体参与征信业,信用记录也只是供其他机构作为参考,其制约力要靠全社会对信用记录采用的程度,如果只记录而很少应用,那么也将失去其权威和作用。
有专业人士担心新规定可能带来执法上的矛盾。与机动车违法不同,行人违法主要靠交警现场执法,执法力量能不能跟上是很大的问题,如果出动协警来执法,因其没有执法权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
对于在多大范围内使用交通违法信用,宋策建议,可以探索将交通失信从个人信用中独立出来,只用于道路交通领域,比如在购车上牌、车辆检测、缴纳交通强制险等方面设置“门槛”,对于交通信用等级较低者,给予适当的制约。
文明出行不能仅寄望对行人的处罚。“要减少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交通设计合理化、交通设施完善应该是第一位的,这个责任需要政府和行人共同承担。”陈艳艳说。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