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真会玩,现在已经把小草插到头上啦,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意见分裂的朋友圈
现在的朋友圈越来越考验三观了!最近出现的“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网络用语——— —— 编者注)新形式,是头上“长草”。对这件事的看法,也让朋友圈出现了“分裂”。
对,如果你至今还不知道头上“长草”这件事,那实在该去城中热门景点转一转。前几天,仅仅是在上海一处地铁换乘通道的短短百余米,笔者就看到了不下8个少男少女头上“长草”。当然,还有一些人头上长出的是蘑菇、樱桃、向日葵、葫芦等,不一而足。
然后,当我在朋友圈发表了有关这一现象的图片后,就发现朋友圈出现了“分裂”:
接受无能派:祭出的无疑是“传统”大旗,因为古代头上插根草通常代表“卖身”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说,他们觉得头上“长草”比较雷,只能说戴草的孩子们不懂传统文化,太年轻……
调侃派:鉴于头上“长草”一般是直挺挺竖立着,和天线特别像,所以就有人开玩笑说:戴上这个,你的wifi信号增强一些了嘛?有人说,这个是喜羊羊里头上长草的村长吧?/想要日子过得去,头上必须有点绿/这是当年脑子进水后开出的花吗?/光头怎么办?有吸盘款的么?/看着就想给他们施肥……
也有朋友从插草卖身说上加以引申,说:这是不是为了说明自己是单身狗,希望早点把自己出手?
无所谓派:有人说,生活太无趣了,总得找点乐子;也有人说:头上爱戴什么就戴什么,这是个人的自由。要说传统,中国的传统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头发都不能剪,必须要留长头发,但现在谁还遵守这些传统呢?包容多样性,走进现代化,各自享受各自的自由吧!
赞成派:一部分90后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头上“长草”的支持。朋友的90后实习生班级集体出去采风时,就是每人头上一根小绿草,看上去萌萌哒……
头上“长草”缘何而来
从街头流行来看,头上“长草”的主要是90后,偶尔也有80后混迹其中。年龄层再往上,就真的很少看到如此卖萌的了。
那么,头上“长草”究竟缘何而起?古代的确有插草卖身一说么?
据考证,插草确实代表要出售,还有一说插草代表的是感恩之意,后来引申为出售。
早在晋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这些草市大都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市场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简易,多用草盖成,加之粮草交易多,所以遍地皆草。赶集者携物来卖,就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这样就产生了草标广告。
草标广告在古代很普遍,如《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儒林外史》中“范进卖鸡”,都是在出售物上插一草标。此外,头插草标卖身的说法也见于小说、戏曲中的描绘,这是民间的习俗。
显然,头上“长草”者不会太在意这些传统说法。有好事者问过出售这些小草发夹的摊主,摊主说:这些叫聪明草,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好几百个!
聪明草这个说法,难道真的和《喜羊羊与灰太狼》有点关系?在这部动画片中,喜洋洋、懒羊羊每次惹麻烦的时候,博览群书、爱好发明备受尊敬的慢羊羊村长就会开始思考解救他们的方法,这个时候,村长头上就会长草,名字叫做智慧草。
另一个与之接近的说法是,头上“长草”来自日本的动漫作品,代表的是萌系风格,加上这些小草发夹本来就便宜,一两元钱就能买一个,随便买一个戴戴很方便,所以就火了。
那些一闪而过的流行
到目前为止,小草发夹大热的城市已经有成都、杭州、武汉、西安、上海等,据说在各旅游景点内尤其流行,集体照人人头上“长草”已成风景。
好在,朋友圈对此的意见虽有分歧,究竟审美一事无伤大雅,还不至于因此生出拉黑绝交之类的闹剧来。
事实上,几乎每过几年都会有一阵“城会玩”的流行元素,从最开始的怪异不入眼,变成大多数人跟风习以为常,再到最后的销声匿迹,或者过些年后再卷土重来。
比如,前些年流行过的松糕鞋/洞洞鞋,乃至臃肿无比的UGG,也曾和中国传统文化青睐的秀美风格不搭界,但也在一些人的鄙弃中火了起来,只不过有些流行还在,另一些已被人压在了箱底;类似的流行,还有紧身的legging,年代更早的踩脚裤、灯笼裤、吹高的刘海等等,都走着类似的轨迹。
所以,谁知道这一阵头上“长草”风,又会刮多久呢,不必太在意!
(作者小虫 上海观察)
商机
长草发饰每天能卖上百个
最近走在街头,总能看到一些女士和小孩头上顶着一根嫩绿的豆芽,或是一棵小草、小蘑菇,就像是从头上长出来一样,很是引人注目。网友们称其为“豆芽花”,并表示它就像一夜之间“长”出来似的,“长”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男女老少头上。在微博上,“豆芽花”也登上热门话题榜,吸引740多万网友阅读和讨论。在重庆磁器口和解放碑等地,头上戴花草的人也是随处可见。
在磁器口,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家卖花草发卡的店,不同的店售价不一样,有的是10元3个,有些是10元4个。记者在与店员于女士交谈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该店就卖出10多个。“天气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上百个。”“这些发夹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从小批发市场批发些半成品零件,多是仿真塑料品,用胶水一粘,一分钟就能粘好几个。”另一家店铺的店员汤女士表示,这个成本很低,批发数量越多,价格就更低廉。
在网上,记者发现有400多家网店在卖,每个售价在4毛钱到2元钱不等,大部分都只卖1元一个,一家浙江的店铺月销量就有6万多笔。
(《重庆商报》)
观点
不必纠结“头上长草”的文化意义
“头上长草”其实不过是一种塑料的发卡,这种一夜流行起来的发饰,多数的佩戴者图的就是“好玩儿”,并不知道真实的寓意。
这是一个处处可见“非主流”和“丑丑哒”的年代。从胡巴的火爆,及至近日大街小巷大火的“头上长草”,都似乎印证着越丑越奇葩越有市场,“丑萌”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的新审美趋势。
而这种“丑萌”正在下一代中成为趋势的现象,让许许多多热心的主流人士忧心。担心年轻一代的审美正在慢慢的边缘化,抛弃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继而脱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人指出,其实“头上长草”在古代有“待字闺中”、“插草卖身”、“衔草报恩”、“爱情信物”等寓意,而如今的年轻人却只是觉得好玩,跟风走,不知道这个发卡的文化内涵。
其实,我们不必过多去纠结“头上长草”背后的成因分析。“头上长草”的触因,无法简单归咎于文化的传承。让一个小小的发卡背负太深层的探讨,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标新立异的小发卡,原本就是可以一脸萌态,也可以中规中矩,可以很搞笑、很秀美,也可以很奇葩甚至很莫名其妙。只要内容健康,没有歧义和恶意,偶尔搞一点标新立异,甚至很无厘头,也无伤大雅。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在多元化的时代,众口难调在所难免。许多东西不会因为你看不惯而消失,或主动或无奈地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侧面体现。由此,对奇葩的“头上长草”发卡,舆论不必过分敏感,也不必过度解读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