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子
据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称,中国重视营造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中国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的观念得到更多认同,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由10年前的150分钟缩短到74分钟。
家务劳动这个家务事,曾经被视为隐形的存在,由家庭来默默消化掉其实更多是由女性来消化掉。家务劳动也曾经被视为一个家庭内部的私域话题,成为“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理由,少有人去细想它究竟应该如何被减轻、被分担。而今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中,它赫然进入了这一新闻有关报道中的导语部分,“赚”足了注意力,可见家务劳动已经成为公众的关注点,也成为媒体的重要议题。
常言道“家是温馨的港湾”,但港湾的温馨并非自动达成的,它需要人的劳动付出。维持温馨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干家务活,而家务活是无偿的劳动,所以,可以说“干家务的人都是活雷锋”,因为家务是一件每天都少不了要做的事,一个人做一天家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家务,没有一点为家人服务的精神是不行的。在夫妻双方大多都要把班上的现代社会,谁来做家务还真是一个问题。虽然,这在有的家庭不是一个问题:谁在家、谁有空,谁就做。比如,作家龙应台《啊,上海男人》中写到的那样的男士,还有小时我和周围小伙伴们的父亲也“天生”买菜、做饭:他们头脑中似乎没有“好男不做饭”的概念,在我的头脑中也没有留下这样的印象。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母亲们做家务更多。而当我有了一个常来常往的北方朋友之后,我发现她同样来自北方的先生很少做家务、基本不做饭。如果哪一天她出门晚归,那可以想象的结局就是:一家人都“嗷嗷待哺”——等着她回来做饭。小孩等,大人也等。朋友的老妈有时会从城市的很远一端过来帮她做些家务,但是务必当天来回,因为朋友的老爸一人在家“没人做饭”。我暗自奇怪:那么大个人了,为何不能自己做饭?她的老妈倒是不以为意,反会有些自豪地说:“大老爷们谁会做饭啊!”“男主外,女主内”,也许在她看来,这正是她的角色能力和家庭价值的表现与证明。不过,我的朋友则没有这样的自豪,而是闹心,因为她要上班,工作压力不小,虽然工作时间还算有一定的灵活度。她会抱怨说:“我每天早上5∶40起床做饭,这么多年如一日,我容易吗?”这“多年如一日”得从自孩子上小学时算起:学校离家远,孩子要很早去搭校车。不久前,这朋友生二胎在即,于是不得不把做饭的家务活转交给了她先生。没想到3天之后,他就累得病倒了。他本非弱不禁风之人,他的病倒说明:一,做家务并不是那么轻省的事;二,做家务也需要锻炼和适应。二胎生下来之后,他俩都比以前忙碌了很多,还好,他没有再像第一次当主角做家务时那样病倒了……
“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由10年前的150分钟缩短到74分钟”,这减少了的76分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只有女性能够更多地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她们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在社会的其他方面赢得更多的空间和舞台,取得更好的业绩和成果,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得到更好的平衡。而男性更多地进入家庭给男性自身带来的也不是损失,而同样是事业和家庭之间的更好平衡。据今年6月国际非政府组织“关爱男性(Mencare)”发布的报告称:鼓励男性带孩子、做家务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女性分担压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且对男性自身也有好处。首先,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认知的发展以及社会技能的获得。家中的男孩更容易接受平等思想,女孩则会更加独立。对男性来说,这样做会增进和孩子的感情。报告显示:与孩子关系融洽的男性寿命更长、幸福感更高、工作也更顺利。研究者表示:“如果男性和女性一起分担家务的话,会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父亲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会获得一种无法描述的欣喜和满足感。”
另有研究表明,想婚姻长久,男士得分担家务活。美国斯坦福大学今年结束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因为承担大部分家务和看孩子的责任而提出离婚。“丈夫仍然期望他们的妻子承担大部分家务和看孩子的活”,而妻子想着男女平等,结果就不好了。看来,如果婚姻还在滞后于婚姻中一方对于性别平等的期望,离婚有时就难免了。所以,为了老婆、孩子还有自己能有良好的发展,为了婚姻的长久,男士们都可以继续多多参与家务劳动,让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继续缩短。
上一篇:评:消除“善意”偏见 就业机会更公平
下一篇:评:没有“扶不扶”只有“服不服”